
注会考试三大科学搭配方案:
1.零基础/在职党:
会计+税法:会计是注会核心,与税法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章节高度联动,同步学习可避免知识点割裂。
备选方案:若时间紧张,可选经济法+战略(纯记忆型组合,日均仅需1.5小时)。
2.有财会经验者:
会计+审计+战略:会计为审计奠基,战略补充内控视角(如审计中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的“COSO框架”无缝衔接)。
3.冲刺多科考生:
四科联动(会计+税法+财管+战略):覆盖核心计算与决策模块,利用财管与战略的“企业估值模型”共性提升效率。
4.避坑指南:
避免同考会计、审计、财管“三座大山”,尤其在职考生易因时间不足崩盘。
首次报考必选《会计》,否则后续科目学习如“无基之楼”。
二、注会考试题型有哪些关键突破点?
注会考试题型分布与攻关策略
1.《会计》:
综合题(55分):必考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收入确认(新准则应用),需掌握“三步法”解题模板。
2.《审计》:
简答题(40分):聚焦审计程序(如函证控制)、职业道德(独立性冲突),背诵“关键词+案例”组合。
3.《财管》:
计算题(70分):重点攻克企业估值(自由现金流折现)、资本预算(NPV/IRR计算),熟练使用机考公式编辑器。
4.《税法》:
综合题(30分):增值税链式抵扣、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是核心,注意2026年可能新增“数字税”新政。
5.《经济法》:
案例分析(50分):证券法(IPO条件)、破产法(重整程序)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
6.《战略》:
情景题(45分):活用PESTEL、波特五力等模型分析企业案例,2026年或增加“ESG风险”新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