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
学历/职称双通道:
1.学历途径: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信网可查),应届毕业生可凭学籍预报名,7月补学历信息。
2.职称替代:无学历者需持有会计、审计、经济等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会计师证)。
关键限制:
禁考人群:被吊销cpa证书未满5年者、作弊禁考期未满者、已持全科合格证者不得报考。
资格审核:2025年首次报名需通过“学信网APP”完成学历核验,持境外学历者需提交教育部认证。
跨考优势:
复合型人才受青睐(如法律+cpa专攻税务稽查,IT+cpa转型数据分析);
多地政策扶持(上海落户加分、浙江住房补贴)。
二、零基础考cpa难不难?
1.难点聚焦:
知识短板:会计专业考生有系统学习基础,跨考生需从零构建知识体系(如会计分录、审计逻辑)。
备考周期长:专业阶段6科需5年内通过,零基础平均需400-600小时/科,自律挑战大。
2.科目难度差异:
核心难点:《会计》(准则深、分录多)、《审计》(抽象理论多)、《财管》(公式计算量大);
入门优选:《经济法》《战略》(偏记忆,少计算)。
3.零基础破局策略:
科目搭配技巧:
首年推荐“会计+税法”(知识点重合60%)或“财管+经济法”(难易平衡)。
避免同报《会计》《审计》《财管》“三座大山”。
四阶段备考法:
筑基(1-2月):先学《会计基础》教材,理解借贷记账法、财务报表框架。
强化(3-6月):用真题攻高频考点(如《税法》增值税计算、《战略》SWOT模型)。
冲刺(7-8月):限时模考+错题本复盘,重点抓新增考点(如2025年考纲“可持续发展会计”)。
4.资源利用:
优先选择带预科班的网课(如高顿cpa预科班);
加入备考群组互助督学,克服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