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会饱和了别被忽悠了”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强调,2025年行业从业人员需达40万,而目前执业会员仅10.2万,非执业会员26.2万,结构性缺口高达14.8万。数据显示,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500强企业等核心领域对注会人才的需求年增长率超15%。
从企业端看,上市公司年报审计、IPO辅导、跨境并购等业务激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扩招15%-20%,本土八大所甚至开出“CPA持证者优先录用”的硬指标。
政策层面,多地政府通过落户积分、现金奖励吸引注会人才,侧面印证行业仍处上升期。所谓“饱和”,实为供需结构性错配,高端人才始终稀缺。
二、注会就业前景怎么样?
注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持证人的职业选择覆盖全产业链: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签字权是核心竞争力,执业满两年即可解锁,头部机构年薪中位数突破60万元;
2.企业财务: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内控负责人等岗位,薪资可达普通会计的3-5倍;
3.金融领域:投行、基金风控岗要求“CPA+金融背景”,头部机构年薪中位数超60万元;
4.新兴赛道:咨询公司、数字化转型企业亟需懂业务的财务专家,薪资涨幅明显。

注会证书不仅是职业敲门砖,更是薪资议价的核心筹码。证书直接关联签字权、高端岗位准入资格(如央企财务高管),且多地将其纳入人才认定标准。从长期看,注册制全面推行将大幅增加企业审计、合规需求,而行业人才增速远低于市场扩张速度。注会证书的价值不仅未稀释,反随政策加码持续提升,是财会人对抗职业焦虑的“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