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共设置7门科目。专业阶段包含《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6科,需在5年内通过;综合阶段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通过专业阶段后方可报考。考试难度依次为:会计>审计>财管>税法>战略>经济法,综合阶段的通过率较高(70%-85%),考生可重点突破实务整合能力。
二、cpa各科考试内容是什么?
cpa不同阶段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专业阶段有6门科目,每门科目都有其独特的重点内容和知识体系。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1、会计:作为基础科目,涵盖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核心内容,需掌握会计分录和实务逻辑。
2、审计:侧重审计流程、风险控制与证据收集,需理解审计思维和实务术语。
3、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多、计算量大,需熟练应用财务分析及成本模型。
4、税法:重点攻克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案例,强调政策应用与计算准确性。
5、经济法:法规条文占比高,需结合合同法、公司法等案例强化记忆。
6、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性知识为主,可通过战略分析模型快速掌握核心考点。
7、综合阶段:聚焦实务问题,融合多学科知识点,考核分析与决策能力。

1、cpa题型以客观题(单选、多选)和主观题(计算分析、案例分析、综合题)结合。例如:《会计》:选择题(计算+理论)+综合题(合并报表调整)。《审计》:简答题(风险评估程序)+综合题(审计报告撰写)。
2、cpa备考建议:
科目搭配:遵循“3年+3科”,优先“会计+税法”或“审计+战略”组合,降低压力。
真题实战:近5年真题反复刷,总结高频考点,如会计的金融工具、税法的个税计算。
冲刺重点:战略和经济法等记忆科目可放在后期突击,财管和会计需提前强化计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