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设计作业成本系统的步骤
(一)确认作业和资源成本
确认作业就是对每项消耗企业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耗用资源的联系。作业认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根据企业总的生产流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另一种形式是通过与员工和经理进行交谈,自下而上地确定他们所做的工作,并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种类 | 含义 | 特点 |
单位级作业 | 生产单位产品时所从事的作业 | 作业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 |
批次级作业 | 生产每批产品而从事的作业 | 作业成本与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
产品级作业 | 为支援各种产品的生产而从事的作业 | 作业成本与生产产品的品种成比例变动 |
生产维持级作业 | 为维持工厂生产而从事的作业 | 作业成本为全部生产产品的共同成本 |
(二)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之间一定要存在因果关系。常用的资源成本动因如下表:
作业 | 资源成本动因 |
机器运行作业 | 机器小时 |
安装作业 | 安装小时 |
清洁作业 | 平方米 |
材料移动作业 | 搬运次数、搬运距离、吨公里 |
人事管理作业 | 雇员人数、工作时间 |
能源消耗 | 电表、流量表、装机功率和运行时间 |
制作订单作业 | 订单数量 |
顾客服务作业 | 服务电话次数、服务产品品种数、服务的时间 |
(三)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总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的计量单位即作业动因的种类有以下三种:
种类 | 特点 |
业务动因 | 业务动因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包括耗用的时间和单位时间耗用的资源)相等。业务动因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次数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次数 |
持续动因 | 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持续动因的假设前提是,执行作业的单位时间内耗用的资源是相等的。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成本都是居中的。 分配率=归集期内作业总成本/归集期内总作业时间 某产品应分配的作业成本=分配率×该产品耗用的作业时间 |
强度动因 | 强度动因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强度动因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强度动因精确度*6,但执行成本最昂贵。 |
二、作业成本法举例
【例18-1】
DBX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的服装车间主要生产3种款式的夹克衫和2种款式的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的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的工厂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次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1、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的产量和直接成本如下表:单位:元
产品品种 | 夹克 | 西服 | 合计 | |||
型号 | 夹克1 | 夹克2 | 夹克3 | 西服1 | 西服2 | |
本月批次 | 8 | 10 | 6 | 4 | 2 | 30 |
每批产量(件)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
产量(件) | 800 | 1000 | 600 | 400 | 200 | 3000 |
每批直接人工 | 3300 | 3400 | 3500 | 4400 | 4200 | |
直接人工总成本 | 26400 | 34000 | 21000 | 17600 | 8400 | 107400 |
每批直接材料 | 6200 | 6300 | 6400 | 7000 | 8000 | |
直接材料总成本 | 49600 | 63000 | 38400 | 28000 | 16000 | 195000 |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下表:单位:元
项目 | 金额 |
生产准备、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级成本) | 84000 |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 54000 |
西服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 66000 |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级成本) | 10800 |
制造费用合计 | 214800 |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 200% |
2、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率=214800/107400=200%
完全成本法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产品型号 | 夹克1 | 夹克2 | 夹克3 | 西服1 | 西服2 | 合计 |
直接人工 | 26400 | 34000 | 21000 | 17600 | 8400 | 107400 |
直接材料 | 49600 | 63000 | 38400 | 28000 | 16000 | 195000 |
制造费用分配率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200% |
制造费用 | 52800 | 68000 | 42000 | 35200 | 16800 | 214800 |
总成本 | 128800 | 165000 | 101400 | 80800 | 41200 | 517200 |
每批成本 | 16100 | 16500 | 16900 | 20200 | 20600 | |
每件成本 | 161 | 165 | 169 | 202 | 206 |
3、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间接制造费用归集到4个成本库:
(1)批次级作业成本库:生产准备、抽样检验和供应材料均属于批次级作业成本,按生产批次数分配作业成本。
(2)夹克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3)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本例选择按生产批次作为产品级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也可以选择产量、相关成本做为分配基础。
(4)生产维持成本库:本例分配基础选择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分配的*9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的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率。如下表所示:
作业成本分配率的计算
作业 | 成本(元) | 批次(批数) | 直接人工(元) | 分配率(元/批) |
批次级作业成本 | 84000 | 30 | 2800 | |
夹克产品线成本 | 54000 | 24 | 2250 | |
西服成本线成本 | 66000 | 6 | 11000 | |
生产维持级成本 | 10800 | 107400 | 10.06% |
作业成本分配的第二步,是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如下表:
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产品型号 | 夹克1 | 夹克2 | 夹克3 | 西服1 | 西服2 | 合计 |
本月批次 | 8 | 10 | 6 | 4 | 2 | |
直接人工 | 26400 | 34000 | 21000 | 17600 | 8400 | 107400 |
直接材料 | 49600 | 63000 | 38400 | 28000 | 16000 | 19500 |
制造费用: | ||||||
分配率(元/批) | 2800 | 2800 | 2800 | 2800 | 2800 | |
批次相关总成本 | 22400 | 28000 | 16800 | 11200 | 5600 | 84000 |
产品相关成本: | ||||||
分配率(元/批) | 2250 | 2250 | 2250 | 11000 | 11000 | |
产品相关总成本 | 18000 | 22500 | 13500 | 44000 | 22000 | 120000 |
生产维持成本: | ||||||
分配率(元/每元直接人工成本) | 10.06% | 10.06% | 10.06% | 10.06% | 10.06% | |
生产维持成本 | 2655 | 3419 | 2112 | 1770 | 845 | 10800 |
间接费用合计 | 43055 | 53919 | 32412 | 56970 | 28445 | 214800 |
总成本 | 119055 | 150919 | 91812 | 102570 | 52845 | 517200 |
每批成本 | 14882 | 15092 | 15302 | 25642 | 26422 | |
单件成本(作业成本法) | 148.82 | 150.92 | 153.02 | 256.42 | 264.22 | |
单件成本(完全成本法) | 161.00 | 165.00 | 169.00 | 202.00 | 206.00 | |
差异(作业成本-完全成本) | -12.18 | -14.08 | -15.98 | 54.42 | 58.22 | |
差异率(差异/完全成本) | -7.57% | -8.53% | -9.46% | 26.94% | 28.26% |
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原因在于完全成本法按直接人工分配全部制造费用,而不管这些费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而作业成本法按不同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提高了合理性。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作业成本法下,所有夹克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低,而西服的单位成本都比完全成本法高。原因是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的*10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了低产量产品的单位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 1、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产品和产品线成本;2、有助于改进成本控制;3、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
局限性 | 1、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2、作业成本法不符合企业财务会计准则;3、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4、不利于管理控制。 |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一)从成本结构看,这些公司的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若使用单一分配率,成本信息的扭曲会比较严重;
(二)从产品品种看,这些公司的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多样性和产品组装的多样性;
(三)从外部环境看,这些公司面临的竞争激烈;
(四)从公司规模看,这些公司的规模较大。
总之,在极易产生成本扭曲并且准确的成本信息具有较大价值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
高清网课:注册会计师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