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同属财会证书,不过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关于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区别,高顿小编从以下几点分析,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区别
一、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区别?
1、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会计、审计、税法、财管、经济法、战略、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二)。
初级会计师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2、考试年限不同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需要5年内考完,也可以一次性报考6门。
初级会计师的两科必须同时报考,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两科才能获得证书。
3、考试难度不同
一句话就是: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远远大于初级会计师的难度,两者不属于同一等级。
二、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如何一起备考?
1、注册会计师和初级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注会《会计》、《财管》和《初级会计实务》有一定的关联;初级《经济法基础》与注会《经济法》、《税法》有一定的关联,适合放在一起备考。
2、初级会计师考试一般在每年5月份进行,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等5月份初会考试结束后,全力冲刺注会考试,一般在8月底进行。
3、零基础考生可以先从初级会计学起,等掌握一定会计基础之后在报考注会考试,而对于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注会上,毕竟初级会计考试还是很简单的。
三、注册会计师条件和要求?
1、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报考要求
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报考要求
①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②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以上就是【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区别?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来!】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章节知识,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