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考生向小编询问: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有什么区别?为解决考生们的疑问,高顿CPA小编整理了相关资讯。只有在备考阶段认真复习,我们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注册会计师和初级有什么区别
一、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有什么区别?
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的区别还是很多的,关于二者的区别,小编老师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为大家分析:
//1.考试科目不同
初级会计考试有2科,分别《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有6科,分别是会计、审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通过专业阶段之后还会有综合阶段考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2、证书性质不同
在财会领域,主要包括两类证书,一是职称类证书,二是资格类证书,像初级会计师就属于职称类证书,而注册会计师就属于资格类证书,职称和资格的区别主要是在于,前者只能做账,而不能进行审计,后者既能做账又能审计。
//3.考试难度不同
从考试科目和考试年限可以看出,注会的考试难度比初级会计师难度大很多。初级会计职称不需要花费太长的时间,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就能通过。注会考察一个人的综合水平,要想通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方法不得当,可能付出的再多的辛苦也不能得到回报。

CPA分章做真题-税法

二、注会哪些科目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报考呢?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一共有6科,其中有些科目是不适合搭配在一起报考的,会比较耗费我们的备考时间和精力。同学们在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时候,可以避开以下这些科目一起学习。
➠推荐科目搭配方案:
第一年:会计+财管+战略
会计和财管这两门科目都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适合理解能力与计算能力较强的考生。另外,财管和战略的联系也是较为紧密的,都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问题,部分知识点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就考试科目间的联系来说,这个搭配方案也是很合理的。
第二年:审计+税法+经济法
选择一科较难的科目搭配一科稍难的科目和一科较简单的科目,这样我们的备考压力会比较小。这三个科目都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记忆,且税法和经济法这两门科目均属法的范畴,适合搭配在一起学习。
以上就是【科普知识:注册会计师和初级会计师有什么区别?】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考试资讯,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

添加老师微信

获取更多注会备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