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报考注册会计考试的人数都在增加,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后,无论在工作待遇还是专业知识能力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注会先报考哪两科?来和高顿CPA小编一起详细看看下文了解一下吧!
一、注会报考科目有哪些?
注会考试分“专业”+“综合”两个阶段,共计7门考试科目。其中专业阶段共设立6门科目,单科成绩有效期为5年;综合阶段共设立1门科目,科目成绩没有时效限制。
专业阶段:《会计》、《审计》、《税法》、《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科目特点
●难度系数
二、注会先报考哪科比较好?
建议优先报考《会计》科目。《会计》是注会考试专业阶段的基础科目,与其他五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好《会计》科目对于学习其他五科有极大帮助。此外,《会计》科目还是报考率最高的科目,每年还有近七成的老考生和近八成的新考生都选择了该科目。根据历年考生的反馈,《经济法》和《税法》两门科目的考试难度相对简单,优先报考的考生也更多一些。
三、计划一年报考2科如何搭配?
【方案一】《会计》+《审计》
适合人群:时间充沛、学习毅力强、有财务基础
这两个科目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从两种角度思考同一件事情。简单来说,会计是站在公司企业的角度,解决如何做账的问题;而审计是站在社会独立第三方的角度,解决如何查账的问题。在考试内容上,两科知识是有一定交叉的,搭配学习可以相互促进,甚至实现 1+1>2 的学习效果。
【方案二】《会计》+《税法》
适合人群:零基础、税务师考生、中级职称考生
这个两个科目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在实际财务工作中,联系都比较密切。比如:企业所得税作为税法的一大税种,也是贯穿《会计》教材的一根主线,收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日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等内容都是注会考试的重点。
【方案三】《税法》+《经济法》
适合人群:零基础、记忆力好、有法律基础、税务师考生
从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两个科目同属于法律范畴,涉及法律规章,学习时均对知识细节的记忆具有一定要求。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研究的层次不同,税法考虑的是实体如何征税,经济法考虑的是法律关系。
【方案四】《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适合人群:零基础、计算能力好
在内容上都与公司管理有关,因此,二者学习的理论思维比较接近。两科区别在于学习方式上,财管更偏重对公式数据的计算与分析,应试需要熟练掌握公式,提高计算速度;战略偏重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归纳,学习时可以结合试题案例进行记忆。
【方案五】《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适合人群:审计在职、理解力好、记忆力好
虽然在考试时两门科目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放在一起学习能更好地全面理解相关内容。整体上,这是一种难易搭配的组合,且两科都需要考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记忆和理解
以上就是【注会先报考哪两科?这样搭配稳了!】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注会考试资讯,欢迎前往高顿CPA网站首页

添加老师微信

获取更多注会备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