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这一科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考生需要建立审计思维,建立知识框架。此外审计这一科注重实务,备考的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审计流程。今天学姐整理审计这一科高频考点,小伙伴们可以收藏学习哟!

总体要求 | 强制要求。 |
具体运用 |
1.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 2.分析程序的步骤: 第一步:对重点关注关键的账户余额、趋势和财务比率关系等方面形成 一个合理的预期。 第二步:与被审计单位记录的金额、依据记录金额计算的比率或趋势相 比较,以判断是否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
注意事项 |
1.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 2.分析程序不能用于了解内部控制、控制测试。 |
运用特点 |
1.主要目的在于识别那些可能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异常变 化。 2.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 分析和比率分析。 |
局限性 |
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比,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使用的分析程序所进行 比较的性质、预期值的精确程度,以及所进行的分析和调查的范围都 并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证水平。 |
阶段 | 用途 | 要求 |
风险评估程序 |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强制使用 |
实质性程序 | 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 | 选择使用 |
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 |
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 强制使用 |
考虑因素 | 相关内容 |
1.认定的性质 | |
2.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
A.越高,越谨慎地使用; B.如: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可能更多地依赖细节测试,而非实质性分析程序。 |
3.针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 | 如:对于应收账款的计价:细节测试——检查期后收款;分析程序——对账龄进行分析。两者可同时进行。 |
考虑因素 |
在确定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时,涉及的相关因素: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用以确保信息完整、准确和有效。 5.信息在本期或前期是否经过审计。 |
相关内容 |
1.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 2.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 3.数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及性质的影响,并有赖于获取该数据的环境。 4.如果使用被审计单位编制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考虑测试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的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