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难度大是公认的,但我们却总能意外的发现,身边一些看起来笨笨的没有基础的朋友都通过了考试,而那些平日里看起来蛮聪明的人却名落孙山,意外没过及格线。为什么在CPA考场上,会产生这样相反的结果呢?考不过的原因有哪些呢?
CPA考不过的原因有哪些?
一.认为自己有基础,过低估计
很多有一定会计或者法律基础的考生会认为CPA难度并没有那么大,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无论是从心态还是行动上,都没有进行周密的计划及安排,导致要么备考时间不够,要么科目学的太多,时间分配太分散。建议这类考生在备考前,一定要先学一段时间CPA内容,了解好自身水平,再重新制定学习计划。
二.觉得自己学得快,消极应对
部分考生觉得自己头脑聪明,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考试过来,都是随便学学就能通过,注会考试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然不在话下。因此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干脆一拖再拖,拖到考试前,才发现,要学的都没学,想学也来不及了。
建议这类考生把备考计划提前,学得快有可能是事实,也有可能是错觉,所以提前准备注会考试,能够给自己一个退路,提前学完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如若中途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也有足够的时间弥补。
三.执着于自己的方法,不做变化
有些考生以前可能考英语或者公务员等其他考试掌握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注会考试时也按照这套方法来,即使老师指引了更高效、更适合CPA考试的备考方法,也固执己见,并不因事制宜,根据考试来变通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未必能够得到理想的结果。建议这类考生,一定要秉承虚心的态度向老师学习,不拘泥于现状,敢于创新和探索更为适合自己备考注会的学习方法。
四.备考自制力差
注会考试一年一次,成绩保留期限是5年。考试周期较长,是一场持久战,很多考生感觉很枯燥和孤单,恨不得需要一个人在身边,天天带我学习,张嘴闭嘴就是要考证,约出去就是图书馆,看我不学习反手就是一巴掌,引领我走向巅峰的人。还有考生缺乏自信心,总是和身边朋友比较学习进度,一看到自己落后别人,心态就“崩”了,就感觉自己考不过了,直接放弃考试了。
上面四种情况,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注会考试含金量高、考试难度大,不是投机取巧或者简单花点心思就能通过的考试,必须要同时具备脚踏实地和头脑清晰两种优势。真正聪明的考生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始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是致胜CPA的秘诀。
以上就是在CPA考试【CPA考不过的原因有哪些?深度解析.】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CPA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