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到底会不会限制专业?分析CPA是否限制专业!对于CPA限制专业这个问题已经有太多的讨论,今天CPA学姐为大家详细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分析CPA是否限制专业!
CPA学姐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客观的分析,从案例、数据、逻辑三个方面推测出结果。
首先是案例,我们看下已被限制专业的司法考试:
司法部在2018年进行了司法考试改革,名称也从“国家司法考试”变成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场考试,有人称为“法考”有人称为“司考”的原因,它们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
司法考试改革的重点在于,2018年4月28日及以后入学的非法本专业的考生都将不能报考法考,也就是说,随着2020年2017级考生的毕业,2021年毕业及往后毕业的非法本学生,都将不能参加法考。
而这些考生想要参加考试,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毕业后从事法律行业超过三年;
继续修法律或法学专业的研究生
司法考试都被限制专业了,财会证书为什么不限制!这也是正方限制派的理由之一。
那我们用数据角度进行一个分析对比:
CPA考试历经了30年左右,2020年CPA报名人数在取消北京新疆地区后,依旧超过了156万人,可以说考生规模几乎都是直线上升的!
但是CPA现在的执业和非执业注会加起来依然不足30万人。
而法考近几年的报名人数一直在60万左右徘徊,报名人数不足注会的一半,但是每年新增的持证人数量几乎在8—10万,2018年有60.4万报名,到2020年也才近70万名应试人员报名参加考试。但早在2018年,法考的总持证人数量已经超过了90万人。
也就是说,同样作为会计和法律行业的高含金量资格证书,注会虽然报名条件低、报考人数多,但持证人数量增长却特别慢。而法考虽然报名条件高,报考人数少,但是持证人数量增长却特别快。
或者这正是司考急于变革成法考,并且抬高报考门槛的原因。
那么逻辑上应该怎么去推理呢?
第一:注会虽然报名条件低、报考人数多,但持证人数量增长却特别慢;
第二:CPA现在的执业和非执业注会加起来依然不足30万人;
第三:市场的现状是基础会计人员充分饱和,而高端综合型财会人才却极度缺乏,存在大量市场供需空缺;
第四:市场机制是供需平衡的。
CPA到底会不会限制专业?
不过,根据过往、目前、未来的情况来综合判断可以知道的是,近一两年限制专业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在三四年之后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为什么近期限制专业的可能性不大,理由如下:
首先,CPA的难度决定了不管限不限制专业,对通过率的影响都不大。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即使是会计专业本科毕业,备考CPA都觉得在“听天书”,没有审计经验的考生,备考审计时崩溃的概率也极高,所以限制专业意义不大。
其次,CPA备考时间跨度非常大,限制专业容易造成人才质量下降。CPA和法考最大的区别就是,备考的时间跨度不同,所以法考生可以在1—2年内拿到证书,快速运用到实践中,而注会考生可能需要4—6年,边备考边工作会觉得疲惫感十足,无法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导致考证成为一项机械的无意义的工作。
还有就是会计行业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尽管注会持证人已经接近了30万,但是人才需求也是一直在增长的,从企业会计到银行,到券商,到律所,到事务所,注会人才需求一直在增长,如果人才上涨的速度赶不上缺口增大的速度,那么限制专业就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暂时不会限制专业,并不意味着5年、10年、20年后不会限制专业。
按照CPA的备考跨度来看,一个人拿下专业和综合两个阶段平均需要4—6年的时间,10年只是两代人备考CPA需要的时间。所以,对于大学生或者是应届生来讲,其实距离限制专业的变革并不远,大家也要相应的未雨绸缪!
当然,上面的推理也只是CPA学姐根据现状依旧一定的逻辑推理而出,而且财会专业证书是否限制专业两者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不可调和,完全可以出一套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双方的需求。
至于最后到底会不会限制专业,相信官方肯定会有自己的衡量标准。
关于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大纲及报名简章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