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其中专业阶段有6门科目,一般情况下大家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考完。而中注协要求的是考生需要在五年内考完。下面我们还要一起看看对于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这6门科目我们怎么去安排?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需要几年?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中注协规定,考生要在连续的5年内考完。
中注协原话: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总结:注册会计师考试几年内考完这个问题,第一步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确定为5年。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怎么安排?
1.报一门
考生可以报经济法或者会计。经济法是关于法律的学科,多是关于文字理解记忆的。这门科目比较独立,和其他学科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会计是注会考试中最基础的学科,难度也比较大,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怎么搭配,cpa考试如何搭配科目?
2.报两门
(1)会计+审计
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会计和审计。但是这两门难度比较大,第一次报考且有很强毅力的考生可以选择这个搭配。与此同时,审计和会计的联系比较大,会计是审计的基础,审计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实务上的知识点都涉及了很多关于的会计方面的知识。审计中的要把调整报表的分录列出来,这也会会涉及到会计分录。审计主要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没有会计基础知识,也就无从下手。这两科如果能顺利通过,之后的考试就会简单不少了。
(2)会计+税法
会计和税法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最突出的联系有:会计中的负债会涉及到税法中关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税法主要是实地征税。像税法中的所得税,这是会计的重点章节,也是是贯穿会计整本书的主线。两者搭配,内容重叠,可以节省备考时间。
(3)会计+经济法
首次报考注会的考生一般都会选择会计这门基础学科。选择经济法,是因为经济法的难度比较小,它是属于偏文科方面的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也不大。这个搭配适合会计基础知识薄弱、主攻会计的同学。虽然学科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但是这样搭配难易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备考压力,两科交叉学习,可以换换脑子。
3.报三门
(1)会计+审计+税法
这三科都是需要计算的。很多考注会的考生都吐槽会计和审计是这些考试科目中的两大拦路虎。如果这两门考试通过了,就相当于专业阶段考试过了一半。所以即使三科中有税法这科没能通过,也还是值得开心的事情。税法不像审计和税法那么难,之后花时间去学,还能很快理解掌握。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怎么搭配,cpa考试如何搭配科目?
(2)会计+审计+财管
这个搭配难度系数很高,适合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的考生。如果将这三门考试通过,那么距离拿下注会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也就不远了。这三门都是与财务报表有紧密关系,像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是对财务报表的进行审计,财管中也有关于报表的计算分析。
(3)审计+财管+战略
有会计基础的考生可以选择这个科目组合。这三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在讲风险,这三门在一起学习可互相促进,还能节省备考时间。财管和战略的共同点在风险管理。战略的下篇就是风险管理,审计就是关于风险导向审计,三者之间都有知识点的重合、联系。
(4)会计、税法和经济法
这个科目组合是难度系数最小的,会计需要靠理解才能掌握的,会计里关于所得税得知识点和税法里的很大部分的税种都有很紧密的联系;经济法理解后再去背诵,就会简单的很多,它本身也不是很难的学科。所以,这个搭配有助于帮助考生建立/信心。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合格后,直接报考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
综合阶段的考试只有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一个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一天,一次报考完。历年考试时间为:
08:30—12:00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
14:00—17:30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因为综合阶段通过率比较高,所以大多数考生一年就通过考试了,直接领取全科合格证书;
也因为综合阶段考试涉及到专业阶段6科目内容,所以,部分考生一次无法通过,需要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在报考,这部分考生只要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后5个年度内,取得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合格成绩者,财政部将会颁发全科合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