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率是什么?再贴现率亦称“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再贴现率
发展变化:
再贴现率一出现便作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之一,并且受到高度重视。20世纪20年代,在中央银行开展信用调节业务的早期,再贴现率曾被视为最有效的政策,但由于是否进行再贴现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再贴现率的作用不是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志随时发挥,使中央银行一直处在被动的地位,因此各国对再贴现率政策的运用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银行愈来愈重视作为一个参与者进入市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来调节和引导市场,因而再贴现率逐渐让位于公开市场业务这一政策手段而退居其次,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而且可行的宏观调节手段。许多国家对此仍充分重视,例如在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再贴现率称为“银行率”,它的变化对英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市场利率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美国对运用这一手段也较为重视,再贴现率的变化也为数不少,而且影响较大。中国人民银行1988年9月1日首次公布再贴现率,比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低5~10%。由于发展的历史不长,商业票据也不发达,再贴现率政策的效果还不明显。
目的:
再贴现率,常为中央银行控制通货的手段之一。即当市面资金过多时,中央银行可提高利率,以促进市场一般利率提升。反之则降低再贴现率使市场利率下跌。想要预测市场利率的可能变动,再贴现率,常是最好的先行指针。
比利时称为中央银行利率。西班牙称为西班牙银行利率。英国并没有再贴率或对等的利率。旧有的最低放款利率(Minimum Lending Rate,MLR)在1980年代已经废除,但英格兰银行仍会以直接干预或引进“基本利率”(Base Rate)的手段,控制短期资金利率。
以上就是【再贴现率是什么?】的全部解答,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前往高顿教育官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