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报考注会的考生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考试科目的搭配问题。
  注册会计师考试目前是实行“6+1”的模式,六科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加上一科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考生只有在五年内通过专业阶段全部科目考试后才有资格报名参加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考生在报名参加专业阶段考试时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也可以报考全部科目。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
  据统计,备考注册会计师的群体以在校大学生和在职考生为主。每天能够抽取出备考注会的时间有限,一般来说,一年报考2-4个科目是非常稳妥的选择。在搭配考试科目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出发点去做决定。
  一、根据科目关联度搭配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部分科目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会计》为注会六门之基础,所以首次报考时建议报《会计》。简单地说,《会计》就是教我们如何做账,而《审计》则是教我们如何查账。《税法》与《会计》联系很紧密,其中《会计》涉及《税法》中的增值税、所得税。《财务成本管理》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在旧制度下本属于一门课程。《审计》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又都有内部控制的内容。《经济法》在六门中相对独立。
  具体搭配方案有:会计+审计、会计+税法、会计+审计+税法、会计+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一次考注会怎么搭配考试科目更合理?
  二、根据发展方向
  1、事务所发展方向:会计+审计+税法
  这三科组合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是大学生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学习能力强,三科的学习任务虽然繁重,但是回报比较大,建议以会计和审计为主,去事务所能够比较快地上手;
  同时建议不要将全部时间投入到学习中,还应该注意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多做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理论+综合能力”将是在事务所成长的坚实基础。
  2、企业发展方向:会计+税法+财管
  进入企业工作会计和税法知识是很必要的,能够首先对各项业务有一些基本了解,加上实务工作锻炼,短时间内对于企业会计或者出纳工作能很快上手;
  当然财务分析工作可能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大,不过对于报表最起码要能够熟悉,在与人沟通和学习中建立基本的基础,对于后续发展是个助力,因此财管虽然不重点学习,但是应该重点关注。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
  三、根据考试科目难易程度
  从知识难度上讲,《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会计是基础,审计是关键,财管是难点,税法是先决条件,经济法比较自由,风险管理最好审计之前。从考察内容上讲,《财务成本管理》主要是掌握运用公式,《会计》重在做账,《审计》重在审核,《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重在记忆。
  所以在选择科目搭配的时候,要难易搭配,如果想把《会计》、《审计》、《财管》三门最难的先拿下,一定需要足够多的备考时间才行。
  CPA备考路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一定是最大的拦路虎,所以考生最好在开始备考前就协调好工作和备考之前的关系,杜绝给自己用工作忙来搪塞不想复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合理的安排工作,给自己的备考腾出一些时间备考。建议搭配上财名师的课程,尽可能花最短的时间通过注册会计师全科考试。早日拿证,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文由高顿CPA jiangjiabin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