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临近,大部分考生也准备开始进入基础复习阶段。基础复习阶段是最关键的阶段,而且注会难度大,任务量大,如果一不小心陷入误区,复习思路走偏,将是致命伤。高顿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有哪些“致命伤”需要警惕:
  致命伤一:生吞活剥,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考地一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体例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它经常使记忆内容彼此同化,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考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剖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注会考试记忆量大,如果考生不去寻找好的方法,只是死记硬背,我相信你前面背的后面能忘的差不多。而考生们如果找对总结记忆的方法,将会事半功倍。
  致命伤二:沉迷于题海战术
  在注会考试复习过程中,考生做一定量的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做题没有目的性,往往就会陷于误区。盲目的大量做题,重复做题,每日因为深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而苦不堪言。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跳出题海呢?构建知识网络是跳出题海的必要手段,在注会考试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基础,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还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特别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系统。考生们还可以利用高顿机考模拟训练营,分为基础练习、强化练习、模拟考试,不同模块的试题资源可以有甄别的选做。
  致命伤三、复习用眼不用手
  很多考生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注会考试题目看懂了不代表这个题目就会做了。在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来完备的知识结构之前,一带而过的复习必然会难以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忽略精妙之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理学表明,眼睛是*2有欺骗性的。就拿注会简答题来说,一道题的解题过程,你看时觉得不难,但你亲自作时,就发现处处有玄机了。在注会考试的整个复习过程中,不一定要动手,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我们才能规范答题模式,提高答题的熟练程度,这些都要通过自己不断的摸索去体会。不要拿张废纸在那划过来划过去,做错了,返回来从做题过程中寻找错误地方,加以修改并做出来。而且,在做题时,参照答案看不懂时,一定要及时问考友或者高顿CPA培训老师,一定不能往下拖,今天的问题今天一定要弄懂,否则,越拖越多。
  致命伤四:不能形成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员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员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注会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员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致命伤五:乱用辅导书
  在注会考试复习期间考生都会被这样一个难题困扰,那就是,选择什么样的辅导书来作为自己的复习资料?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书店里那堆积如山的各类参考书,让人看着眼花缭乱。选一本好的辅导书,对于自己注会考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买到一本称心如意的呢?
  一些注会考试论坛、辅导机构、往届考生心得及个人博客等渠道推荐的参考用书,都可以进行参考。参考用书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加以甄别,一般认为每一科目的参考书目最多不要超过3本(不成册的参考资料等其他信息除外),且书籍的容量不要太多,能够在1个半月阅读一遍的书籍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