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进入壁垒高度的主要因素 | 结构性障碍 | 规模经济 |
现有企业对关键资源的控制(表现为对资金、专利或专有技术、原材料供应、分销渠道、学习曲线等资源及资源使用方法的积累与控制) | ||
现有企业的市场优势(品牌优势、政府政策) | ||
行为性障碍(或战略性障碍) | 限制进入定价(降低价格) | |
进入对方领域(围魏救赵) |
买方(或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 | 购买者集中度高,业务量大,议价能力强 |
供应者集中度高,议价能力强 | |
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 | 供应者的产品存在着差别化,议价能力强 供应者的产品是标准化产品,或者没有差别(替代品),议价能力弱 |
供应者的产品高度专用化,议价能力强 | |
纵向一体化程度 | 购买者实行部分一体化或存在后向一体化的现实威胁,议价能力强 |
供应者表现出前向一体化的现实威胁,议价能力强 | |
信息掌握的程度 | 购买者充分了解需求、实际市场价格,甚至供应者的成本等方面信息时,购买者将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
如果供应者充分地掌握了购买者的有关信息,了解购买者的转换成本(即从一个供应者转换到另一个供应者的成本),也增加了讨价还价的能力 |
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影响因素 | 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 |
产业发展缓慢 | |
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 |
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 | |
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