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
  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创业公司增长强劲,新增数量创历史新高,新登记注册企业达到286.62万户,同比增长53.99%,相当于每分钟就有7户创业公司诞生。而这一创业热潮,在今年更是持续升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而各类支持创业的具体举措也将陆续出台。种种迹象表明,继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下的中国无疑正迎来一波大规模的创业潮。
  在这样的创业热潮中,很多CFO们也开始心动,甚至有人已毅然下海创业,如原龙湖集团CFO韦华宁、原畅游CFO何捷、原蒙牛乳业CFO姚同山等,不过对于大多数谨慎的CFO而言,创业虽然诱惑十足,但由于经验、性格、人脉、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很难去独自创业,这时是否可以受聘去一家创业公司任职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传统经验认为,只有大型公司或者上市公司才有必要聘请一位资深的CFO,与其他几位高层管理者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观念下,通常的观点是,一个公司要年收益达到1亿元以上,或者创始人和股东开始正式考虑公司上市,又或者流动资产发生巨大变动等,才会考虑聘请一位从业经验丰富的财务负责人。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CFO的职责和企业的财务结构已不同于以往,在过去,公司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跟踪和报告财务结果,每季度结账以及控制公司财务支出。
  不过在今天,企业希望它们的财务部门能够分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创新工场首席运营官兼合伙人陶宁就曾表示,财务是大多数创业公司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以至于在遇到财务危机的时候应对不当。在情况许可的情况下创业公司应该及早引入CFO或财务总监。
  优信拍CFO曾真也表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财务很重要,对内通过建立数据管控系统为运营决策做服务,完成对财务层面的管控升华;对外要成为*5的销售,通过财务把公司卖给资本方,去换取到更多投资。
  那么,面对创业公司对CFO的求贤若渴,一贯冷静谨慎的CFO们又是怎么考虑的呢?看看各位CFO们是怎么说哒:
  用友软件高级副总裁兼CFO王家亮:
  能有机会去创业公司应该是好事。不过也要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要看公司的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代表了未来的趋势。这种选择既有赌一把的成分,也有理性的分析在里面。其次是要看是否有足够的报酬,*4是有股权。还要考虑具体的个人因素,自己的家庭情况如何,经济条件是否允许冒险。毕竟在已经成型的公司中,个人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而创业公司的机制更新,机会更大。
  汇源果汁财务总监张春雷:
  CFO可以考虑去创业公司任职。要做这样的选择:
  一是取决于财务总监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果希望做创业者的事业合作伙伴,看好创业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而不仅仅是在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做例行常规的财务管理,创业公司也是不错的职业选择。
  二是创业公司早一些引入具备财务总监资质的人才,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控制风险,注重投入产出等效益分析,创业伊始就在规范的道路上发展,避免走弯路。这对创业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事情。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总会计师汪迎春:
  创业企业为什么不可以去呢?最终是否选择去创业企业,还要从创业的发展规律去看,一家企业首先要看它的公司理念和价值观,然后是看创业团队,甚至包括这个团队成员的生活态度、性格,品质。之后才是看产业行业以及产品服务。具体的薪酬待遇问题,是否有股权,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公认的市场标准,都可以坐下来谈。
  美国欧文斯科宁原全球财务总监项大珑:
  具体到个人要不要去创业公司,我认为这取决于本人对三个基本层面的认知:*9是对创业风险的认识;第二,对自身的技能能否把控从无到有的局面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三,个人的软实力包括影响力和沟通能力怎样?创业期许多事情不仅仅涉及财务问题,是非常考验情商和耐性的,所以能否去创业公司主要取决于CFO对自我的评判和认识。
  双鹤药业原CFO、内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曲阳:
  对于个人来说当然可以去。在创业公司有获得股权的机会,中国正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阶段,有机会赚到钱。同时对于创业企业来说,有高水平的财务总监协助,对企业融资、上市均有好处。
  北京完美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FO曾映雪:
  应该去,哪里有需求,就到哪里去嘛。
  一般情况下,创业者要么是某个领域的技术专家,要么是营销专家,对财务知识少有了解。如能在公司创业之初就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体系,在财务决策支持及风险管控上尽早发挥作用,无疑是给创业公司发展插上翅膀。
  那么,如何才能在创业公司做好财务总监?一是要有变通,公司必须先生存后发展,财务体系建立要循序渐进,以便适应公司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二是要放得下,公司发展之初,不可能给财务专业人士很高的工资,所以要放得下身段来,但可以与创始人谈长期激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