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当交易具有商业实质,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或PP&E) 交换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易具有商业实质是指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时间、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着不同。当交换资产不同(存货交换设备),或交换的资产类似(卡车交换卡车) ,但预期使用寿命不同的话,未来现金流量很可能发生改变。换句话说,如果两家公司资产交换后,具有显着不同的经济状况的话,就认为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因此,应在资产交换时马上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如果预期未来现金流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则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因此,应该按照账面价值核算。不具有商业实质时,交换形成的损失予以确认,但是除非实际收到现金,不然不确认交换形成的利得;如果实际收到现金,则按实现的利得予以确认。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基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披露的信息应该包括:交换的性质、会计核算方法和确认的利得或损失。
  【例题1】A公司用一批汽车交换一个仓库,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汽车的初始入账成本为$192000,累计折旧为$66000。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47000。则会计处理应为:
  借:固定资产-仓库                147000(仓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累计折旧-汽车               66000
  贷:固定资产-汽车           192000
  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利得   21000(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形成的利得)
  【例题2】A公司用一批汽车交换一个仓库,该交易具有商业实质。汽车的初始入账成本为$192000,累计折旧为$66000。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00。则会计处理应为:
  借:固定资产-仓库               120000(仓库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累计折旧-汽车                66000
  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净损失        6000(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形成的损失)
  贷:固定资产-汽车             192000
  【例题3】A公司用一台铸铁机器换取B公司的铸钢机器,该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铸铁机器的初始入账成本为$105000,累计折旧为$10500。交换日公允价值为$112000。B公司铸钢机器的账面价值为$95200。则处理应为: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105000-10500+7000=101500
  借:固定资产-铸钢机器           101500(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支付的现金入账)
  累计折旧                     10500
  贷:固定资产-铸铁机器        105000
  现金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