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小小失误,都有可能给企业照成重大的损失。
  即使是风险管理水平一流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出现巨额亏损,因为金融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建模数据、度量标准、因素识别、信息沟通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直接导致风险管理失败,都有可能给企业照成重大的损失。
  每日风险度量的缺陷
  不合适的数据只是问题之一,到度量风险,尤其是证券交易风险时,新问题就出现了。
  金融机够通常用每日VaR(风险价值)来测算证券交易风险。VaR是指某一资产在某一概率水平下的*5可能损失。比如每日VaR为1%水平下的1亿美元,其含义指在未来24小时内资产损失超过1亿美元的可能性只有1%。UBS(瑞士银行)在其2006年年报中称,全年没有一次损失超过每日VaR,但在2007年就有23次损失超过每日VaR的情况——说明该风险衡量方法在市场条件剧烈变化时就会失灵。
  VaR忽略了发生概率小的巨额损失事件。假设一家公司的每日VaR为1%水平下的1亿美元,而在100天里只有1天的损失超过了1亿美元,如此出色的风险管理记录似乎应该获得嘉奖。但是,巨额损失往往只需一次,就能让公司倒闭。
  另外,每日风险度量忽略了流动性风险。VaR方法假设公司随时能够把资产出售或对冲,所以公司的损失仅限于一天之内。但我们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1998年亚洲金融[2.65 2.32%]危机中看到,市场流动性的突然缺失迫使公司持有相关头寸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以次贷衍生品CDOs为例,这类产品的交易市场瞬间消失了,所以投资机构没有办法从CDOs的风险中脱身,除非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才能卖掉它。在这种情况下,现实风险远远超出了VaR衡量的范围。
  避险操作失误
  我们暂且假设风险经理能够准确地度量识别出的风险,但这不代表他就能成功地规避这些风险。现实世界往往不能满足金融理论的关键假设(比如市场完备、信息通畅、投资者理性等),所以理论上完美的操作模式,在现实中可能就会出问题。
  在研究风险管理失败的案例时,我们发现有些公司已经完成了风险测算,并且采取了规避措施,却未能识别出规避风险的操作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最终导致风险管理失败。
  在1998年8月之前,俄罗斯政府还没有违约,许多对冲基金持有高收益的俄罗斯政府债券,并通过卖空卢布兑美元远期合约来对冲债券违约风险以及汇率风险,投资者很容易相信头寸组合是零风险的。但是在对冲风险的操作过程中,卖出卢布远期合约的交易对手大都是俄罗斯的银行,在俄罗斯政府违约之后,很多俄罗斯的银行随即便倒闭了,远期合约自然也就无法正常交割了。也就是说,这些对冲基金最终还是没能有效识别出风险,因为对冲交易的对手本身就不安全。
  另外,在金融机构中,管理信贷风险的经理通常不负责汇率风险,反之亦然。所以,尽管交易对手风险引起了某个经理的注意,但假如信息沟通效率不高的话,最终在组合操作时这类风险可能仍然会被忽略。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