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集团财务总监--杨飞,给我们分享了神华集团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运营决策支持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我们进行了分享,在此感谢杨飞总监。
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炭为主线,涉及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大型能源央企,属于国资委116家央企之一。在神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核算型财务管理,到决策支持型战略财务管理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不断摸索、学习、总结、提升,到现在形成了自己一套战略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神华集团下属子公司神东煤炭预算准确度达到了95%的高度,这是神东煤炭总经理助理在下午分享的一个数据。
转变后,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从原先的核算型转变为战略管理人员,财务只是他们使用的一个工具,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是对于业务精通、深入理解公司的战略,通过一系列的组织变革、流程梳理、业务重组,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得公司的战略围绕着价值主线来转,业务围绕着战略目标来做。
在讲解的过程中,杨飞提到了一个经典案例:
集团在前几年收购了内蒙古一家煤炭部的企业,250亿资产,2万5千人,连年亏损,18家法人单位,17家分支机构,拥有众多的煤矿、洗煤厂、煤化厂、焦化厂。
面对这种企业,集团领导层想将这家企业盘活,希望杨飞的团队能够对于这个企业进行针对,拿出一套方案。刚开始的1-2年内,杨飞发现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拥有的数据全部是基于核算体系下的财务报告,对于业务数据越往下边的基层单位数据越缺失,因此很难清除问题出来哪个地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杨飞发现基于传统的思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原先的基于组织的数据,而不是基于战略数据,也不是基于业务的数据,因此无法分析,都是财务价值的分析。不破难立,于是,团队经过讨论,打破原先传统的思想,不用原先的财务报告,去了解业务,只是利用他们的财务计量工具,去量化业务,去看哪些业挣钱,然后按照业务逻辑进行从新组合。比如计算产能利用率,*5化价值体现,关注高附加值的业务单位,对于产能过剩的停掉低效的业务单位,加大产能利用率。不再只分析财务数据,只分析业务的决策。最后,形成了一整套的业务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搞清楚了上游、下游的业务逻辑关系,整体与局部的价值关系。再根据业务模型进行拆分,定责任人,定量化目标,价值链分析。
经过系统的逐步改善与优化,目前基于战略的这套全面预算系统已经发挥了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