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基本情况:本科毕业以后在国内做企业管理工作若干年,目前在美国读商科,今年毕业。在美国,cpa是得到最广泛承认的会计证书,所以我一开始想考cpa,但后来我发现自己不满足报考美国cpa的条件,因为我的会计学分不够要求的24个学分。但是面临毕业,起码要有个会计证书点缀自己的简历。于是我就退而求其次,决定考cma。在美国cma虽然不像cpa知名度那么高,但是一些大企业还是知道这个证书的。比如我最近看到的3M,高露洁的招聘广告都有cpa or cma preferred的内容。
另外一个考cma的原因是,IM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学生报名考试有很大优惠。除了每门考试费是半价,还可以用学生会员的名义加入IMA,会费便宜很多。所以,我想还是好好利用一下这个优惠,在毕业之前考完这个证书。关于报名,www.chasedream.com上已经有详细的帖子介绍了,我不赘述。我主要讲讲复习准备和考试的感受。
教材的选择:去年下半年,我交了会员费之后就开始找教材,当时网上关于CMA的帖子还不多。在仅有的2篇帖子里面我看到了gleim的名字,于是就去它的网站看教材的介绍。说实话,教材比较贵,四十多美元一本,另外还有题库软件,每一个考试也是50美元左右吧。算算如果都买,那要花好几百美元呢。我觉得不太值。当然知道了教材的名字和版本,就开始在网上找卖便宜版本(呵呵,换个好听点儿的名字,大家都明白吧)的帖子。发现了一个北京的哥们儿在卖,于是用msn和他联系, 砍价,让我弟弟买了给邮寄过来。结果交易的时候,我弟弟发现他的part1是第11版,不是*7版12版,于是就只买了part2, 3 和4的*7版教材。Part1 是一个网友给我发的rigos的笔记word 文档,加1套题。
我考试和复习的顺序是 part1, part3, part2 and part4.
由于cma的内容,mba课程基本都学过(除了信息管理和内部审计这2部分,我没选过这方面的课),所以我就没花太多的时间来准备。我也没怎么多做题,因为没有题库。做的练习题就是gleim每章后面的习题,平均每章有30-40题吧。但是我去年通过了CFA1级,做过大量CFA题目,很多经济学,会计,财务的内容都比CMA难。所以也算是提前训练过了。我复习cma,part1的准备时间比较多一些,15天左右。因为12月中旬-1月中旬,我放寒假有时间。1月下旬就去考part1了。
考场和考试时间在网上约,最近的考点离我学校有60英里(大约100公里),在一个小城里。考场和考GRE, GMAT,CPA之类的考试都在一起。所以如果你考过GMAT, GRE对考场环境就很熟悉。我每次都是开车去,到了就考。如果你提前到考场,可以提前考试,只要考场有空位。考场里,电脑主机的声音很大,还有其他考生敲键盘的声音。建议戴耳塞,考场提供。
Part1内容包括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和贸易概况,internal control, 统计,会计准则和审计常识,最后加一点财务比率分析。真题其实难度不大,都是靠基本的知识点,没有很绕的题。我在考场里遇到的题,经济学,国际金融和内部审计的内容偏多,尤其是内部审计。因为前些年美国公司会计丑闻,美国通过了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加强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
Part3 关于公司财务,strategy 和marketing。其高顿司财务最重要。因为感觉part3是我的强项,所以考完part1一个星期,我也没怎么看书,就去考part2了。上了考场,结果发现不做题还真是不行,考part3至少要把gleim教材后面的题都作一遍。尤其是strategy 和marketing 会考好多小知识点,比如某个术语。如果你看书没看到这个,那就只好猜答案了。公司财务方面,CMA比较喜欢考NPV, IRR, Cost-Volume-Analysis.
我遇到了好几道题干比较长的题目,而且发现计算的时候算错了数,和答案怎么也对不上。于是就浪费了一些时间,把前面做strategy ,marketing富余的时间都给浪费了。后来还遇到一次电脑死机,那时还有25分钟结束。我还有10来道题没做。于是赶快叫管理员来重启系统。刚好借此机会休息休息脑子和眼睛。系统好了以后也没心思好好做了,大概看看选项的数字差不多就选了。好在后面又出现了好多marketing的内容,最后只提前了5分钟做完。一看成绩,比较边缘的通过了。我估计可能是marketing方面的小知识点扣了很多分,finance方面也有些题匆忙做错了。考完part3我觉得过的侥幸。
所以我回来赶快复习Part2的内容,因为2月中旬我要去纽约一趟,很花时间,所以打算想去之前把part2考完。Part2在part3 后面1周考。Part2分3大部分,管理会计(成本,预算,质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会计和少许审计内容。因为我选过财务会计的课,所以复习重点就放在管理会计和管理信息系统。我重点做了gleim书上成本计算,overhead在半成品,产成品,销货成本里面分摊的计算题,但是考试时竟然一道类似的题也没遇到。Part2有140道题,比part1,3多30道题,考试时间也长1个小时。当时考了很多管理信息系统,平衡记分卡,审计,SEC要求方面的题。好多我都没准备到。不会的题,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去选了。总之,做的感觉很不爽。最后虽然通过了,但是成绩比part3还低,好惊险。估计是财务会计和预算给我提高了些分数。财务会计题的比重还是小,不到20%,但是都很简单,基本是送分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