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龙,大学毕业以后就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目前已经有五年了。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传统会计的局限性,更是为了应对会计行业的转型,我于2015年4月报考了CMA,同时参加了高顿CMA的培训,历时一年左右,我终于在2016年6月拿到CMA证书了,当时我考的是英文。

  为了方便其他考生备考,我特意把自己备考CMA考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个参考。

  1、了解考试形式

  CMA考试偏理解应用,涉及范围广,所以学习时要扎实,要进行系统总结,这样主观题才有保证,真题也要看的,了解考试形式很重要。

  2、形成看教材--预习--上课--复习--做题--看教材的闭环

  上课、做题、预习复习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要打着圈来。课前要预习,尤其是财务报表分析和投资决策那几部分,我提前看了之后上课效率明显高了很多。

  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点,而不是喧宾夺主。所以做题能帮你检测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好,这样再回过头来看教材,效果就很好了。

  3、P1、P2分开考,把握更大

  CMA课程的分成两个部分P1、P2,CMA课程主要是将管理会计的核心体现在“预算与控制”和“决策”这两部分。*9部分就是“预算与控制”,第二部分就是“决策”。高顿建议考生分开考,做到不慌不忙,这样可以树立自己战胜CMA考试的信心。

  4、适时调整学习重点

  近几年的CMA考试,已经逐渐开始转变成对知识的引申和运用上,因此在考试结束后,有大部分考生,感到考题在教材上已经不能直接找到答案。相信随着CMA考试的不断发展,逐渐要走向注重实际运用和解决总成问题能力的考试上,因此,我们每年的学习应当采取动态跟踪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助于我们适应不同阶段的考试。

  5、建立自信心

  CMA考试备考学习的时间非常紧张,而且考试必须三年内通过全科还要满足相关的条件才可以拿到证书,因此,考生不必过分的逼着自己学习,既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又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扰。但是,备考战线太长容易是考生失去信心。所以,小编倾向于一次考试通过考试,适当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可以在*5限度上挖掘自己的潜力。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备考方法,当然了,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仅供参考。

  高顿作为国内*5CMA人才培训基地,自2009年以来,就开展管理会计领域合作研究以及相关课程研发,推动管理会计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作为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IMA协会官方授权机构,已经连续8年获CMA“考量”冠军和通过率冠军!蝉联了IMA中国区管理会计贡献大奖,高顿设有国内[*{7}*]CMA教研团队,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成立管理会计研究所,拥有全面、科学的管理会计CMA课程体系。

  此外,高顿财经将“通过率”视为自己的生命线!为不断提升学员的通过水平,高顿财经率先创建财经职业认证研究院,摸索中国学员教学规律,关注认证机构命题趋势,不断开发适合的学习工具;并组建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全职讲师团队,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品质;同时培养规模庞大的学员服务团队,帮助学员保持其a1的学习状态。“帮助学员快速获取职业认证”是高顿财经的价值所在。

  本文由中国CMA考试网整理发布,若需引用或转载请完整保留以上信息,不得随意串改。欢迎关注微信号ID:chinacma,为你提供*7的CMA考试资讯!汇聚众多CMA精英讲师,分享CMA高分秘诀和考试经验。更有超多学习干货,等你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