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员工或者寻找商业合作伙伴时,我最想检验的素质只有一个,就是思维能力。它包括两个部分:思维方式与思维效率。
  思维方式:面对一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这个素质在西方国家,比如英国,根本就不需要检测。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几乎都很正确。这是他们的文化、教育、训练的结果。他们的思维都是基于逻辑与事实,并且比较系统。而中国不同,我们的文化不提倡逻辑,不注重事实,而是把形式逻辑、辩证法、事实、臆想、期待、道德、猜测混在一起。即使你读到了博士,这个毛病都不一定能消除。我就见过不少思维混乱的教授。你读一读中国宪法,就不难发现,如果用严谨的逻辑来评价,它完全就是一部逻辑混乱的“笑话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看不出其中的问题。
  错误的思维会影响工作中的沟通,并最终影响业绩。它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争吵、矛盾、情感冲突,而无法让大家聚集到企业共同的目标。有些企业,从老板到员工思维方式都很混乱。但并不排除这样的企业也能做到一定的规模。其原因是老板胆大,敢于冒险,或者发展了一个好的商机,或者善于利用政府关系。但这样的企业有两个特点:老板与员工都很累,每天开会扯皮,大家都要花很多时间处理内部冲突。当然,这样的企业不可能持续发展。
  思维效率:即使你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如果你思维很慢,同样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方面,中外就没有差别了。许多西方人思维方式很好,有条理、很严谨,但就是速度太慢,并且没有创新精神。所以,我认为,在思维效率方面,极少数优秀的中国人不亚于甚至超过了西方人。其原因是,在中国这种思维极度混乱的环境中还能发展出正确思维方式的人,需要异常优秀的基因或者天份。所以,我总是希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这样的“金矿”。当然,由于我自己的思维效率所限,要找到这样的人也非易事。
  思维效率极高的人有下列共同特征:对任何事情或者信息,他们马上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部分,并立即用逻辑将复杂的事实进行分类,然后很快得出结论,最后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表达。他们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更不会“边说边想”,也不会将情绪发泄在思维中。
  正确与高效的思维是否可以在成年之后培养?我认为这处决于“大脑受损”的程度。对那些被中国式教育“熏陶”太严重的人,我的建议是别去费心“救治”,那样做只会“伤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