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临近出cfa成绩,大部分考生的焦虑感应该是越来越重,包括我自己也是,但我觉得焦虑不一定是坏事,你越焦虑,代表你付出的努力越多,所以害怕面对有一丝一毫不好结果的可能。换个人看看,如果他一点书也没看,那么他必定不焦虑,对于他来说,不通过也许是大概率事件而如果侥幸能通过就是幸运事件了,既然没什么可损失的,那也没有焦虑的来由了。
CFA考试
 
  首先把电梯故事贴出来:
  一群人要到顶楼去,有的人坐电梯有的人走楼梯。有的人在电梯里跑步,有的人在电梯里仰卧起坐,有的人只是靠着墙。最后搭电梯的人都上了顶楼,靠着墙的人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做就能成功,而跑步和仰卧起坐的人认为自己也是吃了足够的苦才成功的。而真正吃了足够苦头爬楼梯的人,却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职业的上升渠道(电梯)非常重要,甚至远远超过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当你处在上升通道(电梯)中,你真正做什么可能是无关紧要的。
  然后这篇回答后续的篇幅介绍人生阶段的几部电梯。
  第一部电梯:家庭背景
  第二部电梯:本科学校
  第三部电梯:第一份工作
  第四部电梯:证书+工作经验
  作者说的我基本上没有不赞同的,但却有点像泼冷水。处在上升通道里面,做什么真的无关紧要吗?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延伸一下电梯的话题。
  记得很早以前,我就觉得电梯这样东西很神奇,尤其是当你面前有两部电梯时,若是让你去猜两部电梯最后哪部先到顶楼,有时候还真的只能是随机猜测。
  请你评估以下两种情况:
  如果两部电梯不是都从一层同时启动,那么一定是先启动的先到顶层吗?
  如果后启动的电梯比先启动的电梯先到倒数第二层,那么一定是前者先到顶层吗?
  搭过电梯的就知道,其实都不一定吧。会有很多不同的影响因素。比如同在一部电梯里的人的目标,假如有些人的目标就不是到顶层呢?目标都是顶层的电梯,应该会比层层都停的电梯快吧?
  放到现实工作生活中,如果你身边的同事跟你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么团结的力量肯定能让你们的工作更上一层。又比如你身边都是一群正能量满满,目标明确的人,那么你会不会受他们影响也成为那样的人,更快达成目标?
  我们身边的同伴对我们的影响,其实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
  接下来,就是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有了上升通道,真正做什么真的无关紧要吗?
  继续我们电梯的故事,假如电梯里有两个人,一个人无所事事,另一个人一直苦练编程。那个无所事事的人劝另一个人:反正都搭上电梯了,休息一下不好吗?
  另一个人说:我想反正也没事,多学点没坏处。电梯上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坏了,两个人被迫分头再找新的电梯继续向上。
  结果他们分别找到新的电梯之后发现,新的电梯有个守门人,需要解一道编程的题目才能进入,学了编程的人很快解开了题目进了电梯。无所事事的人自然没解出来,守门人扔给他一本编程书,他只能现学了。但这要花的时间可能就很长很长了。他可能这时会思考,为什么当初不跟着一起学呢。
  故事有点扯,但这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时有发生吧。随着技术革新,很多工种可能被各种取代,当你被取代被迫离开现有的上升通道时,是不是需要找别的上升通道了呢?可是即使给你机会,如果你在原有的工作中没有额外掌握一些新的技能,真的能顺利进入下一个上升通道实现职业转型吗?
  这就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考CFA真的值得吗?
  我可以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值得。虽然这个过程可能很长。
  曾经作为银行的小螺丝钉,考CFA曾经占据了基本上上半年所有的工余时间。最初报考,是因为自己本科英语要转专业读金融硕士,想补充金融这块的空白。哪知道一考就考了6年,投入了超过1000个小时,曾经也有迷惘过,到底考这个证是否值得。
  但后来扪心自问,假如不考,这些年的业余时间我又会做什么呢?这些年,虽然一开始真的没有很明显看出效果,但渐渐地,我发现,自制力貌似比同龄人要好,自学能力貌似也比很多人要强,好像也比别人更能坚持,也传递了不少正能量给朋友了。直到考完三级,我发现已经懂得一些投资的心理陷阱,让自己投资不迷糊。能写一些零基础理财的指南,也能给身边朋友一些投资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