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在CFA一级考试上载跟头,那就很可惜了。本文分享的是2017CFA level1备考及适合考取CFA证书的人群。
  关于复习资料,我的观点是“贵精不贵多”。报名时cfa协会官方教材电子版包含在报名费当中,经常会有人纠结要不要买纸质版的官方教材,毕竟170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我的建议是买的教材一级差不多可以忽略,认真看好notes就行了。将每一个session都学习之后,如有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通过curriculum对相应的内容进行查看。另外,不少培训机构会有精简而实用的讲义,我当初考一级的时候报了高顿网校国际的零基础班,他们发的讲义帮了我不少。网上CFA一级学习资料很多,英文的、中文的,有这样归纳的、有那样总结的,我觉得其实不必太纠结,尤其是如果你时间有限,更不必走马观花式的为了读而读。Notes是很全面的,只要认真看好notes就没问题了。
  关于复习的时间,每个人的情况不太一样,看你的基础怎么样了,如果你是在校生,又是金融专业,1个月足矣。(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之前没什么基础,而且又是在职考试,建议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另外,对于对于非金融专业的考生来说,想考CFA的确需要勇气,但是跨专业绝对不是拒绝报考CFA的终极障碍。很多事情,只要迈出*9步,你会发现往后并不难,而CFA的学习也是如此。我当时也是很纠结很不自信,最终下定决心也是因为咨询了高顿网校国际的零基础班,觉得基础不好也是可以通过学习努力来弥补的。关于学习CFA的时间,我的观点是“贵效率不贵时长”。开始太早一来没什么压力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来人的记忆曲线随着时间拉长到最后很可能前面看过啥都忘了,所以不强求开始的早,但是一旦开始就要保持学习状态,维持看书速度,提高记忆质量。
  一定要做题。我觉得一级做题的效果是*4的,因为知识点很零散,单纯看书的话记了这里可能就忘了那里,做题是*4的记忆方式。想当年我考一级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大项目,每天工作18个小时,转眼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书只零零散散看了1本不到,本以为穷途末路了,就直接做题临时抱个佛脚,想着别太对不起几百刀的考试费,没想到竟然过了。虽然成绩并不怎么样,但是能过已着实让我庆幸不已。所以考前一定要尽量多做练习题,notes最后两本共6套题,如有时间也把前几年的做做。
  哪些人士适合考CFA?
  其考试重点是国际最前沿的金融理论和技术,范围包括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管理、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经济学、投资表现评估及专业道德操守。CFA资格证书被授予广泛的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
  在金融投资这个行业里,CFA证书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是[*{3}*]的,它着重于金融市场知识,包括股票债券分析,财务报表研究,期货期权,投资组合分析和资产评估等。某种程度上,由于其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讲究分析能力,甚至比MBA更具有专业性,举例:MBA作为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讲究的是对企业公司整个经营操作的管理。它包括财务,营销,策略,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的是综合管理能力和经营决策意识;而CFA,相比之下则测重于金融市场知识,包括股票债券分析,财务报表研究,期货期权,投资组合分析和资产评估等,涉及知识面广而深,讲究分析能力,比MBA更具有专业性。总之,CFA证书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是[*{3}*]的。
  CFA的全球公认性使你的雇主马上认知你对金融市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深度。你会有效学习如何分析证券,债券,衍生工具和财务比例从而加强你在投资业的工作能力。通常,你获得CFA之后的价值会体现在雇主给你的收入水平上。因此,长久以来CFA一直被视为金融界的MBA,在金融市场更为抢手。希望在金融界发展的人,应该选择CFA资格。
  认识一些在纽约的那些大投行作后台的,比如IT与Operation部门。他们很多是学计算机出身的,当初选择了华尔街而不是硅谷就是因为希望将来能在公司内部转行做真正的投行业务。
  但是,他们之中很多人考完CFA后,可能已经在后台升到VP了--如果换部门,很可能又要从Analyst做起。放弃来之不易的高薪水、轻松、稳定的岗位去换一个看起来比较有前途前台小弟工作,你愿不愿意呢?结果是很多人拿着CFA的证书,却一直留在了后台。我说这个现象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决定考CFA之前,时间成本,职业发展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