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陈雨露:全球性挑战给G20平台提出更高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02 16:09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世界政治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国际社会面临着许多全球性挑战,这也对G20这个重要平台提出更高要求。世界经济逐渐走出阴霾,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预期在增强。然而,与此同时,其挑战仍然不可忽视,结构性矛盾和深度调整的压力依然在持续——贸易增长迟缓,年初的油价和汇率的波动引发了世界经济的震荡,各国货币政策方向性的差异也导致了诸多冲突性的政策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全球性决方案至关重要,这是G20机制所肩负的要使命。
 
  G20为实现增长目标需要进行真正全面有效的合作、需要改变在增长战略方面“有目标、无合作”的现状,从而构建全球经济协调体系。这符合G20作为全球首要经济合作平台的定位及以合作为宗旨的要求。要想通过多方面的政策协同开展综合增长战略、努力实现中长期增长目标,离不开G20的全方位大合作经济政策框架,这正是有必要建立全球协调体系的原因。
 
  世界各国除了应当通力合作、互联互通。构建全球协调体系,还需要集智库之智才能共同探索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进行全球治理的有效方案。对G20机制来说,智库层面上常规化沟通协调网络的逐步形成,已经开始产生积极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各国发展开放型经济、打破重重壁垒、静儿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来,也必然能为各国经济持续发展与转型注入活力。
 
  对于G20,当前面临三大问题,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9,全球治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剧增。
 
  金融改革和经济治理依然是G20最为关切的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G20更加有必要推动金融系统的改革和治理,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为严重的危机。同时,落实综合增长战略、实现G20承诺的增长目标是当前全球经济政策的主题。2015年,G20主办国土耳其提出的“三一”计划——包容性、执行力和投资性增长的实施计划就体现了对综合增长的重视。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G20想要成为更加有效、负责任、有影响力的机制还需要综合考虑全球格局当中的新变化和新问题,这是G20作为真正的顶层设计平台必须要面对的。
 
  第二,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在日益凸现。
 
  当今世界,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的确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应当培育全球大市场、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应该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全球性机遇和挑战,这符合正在形成的新全球秩序的趋势。
 
  第三,创新发展与有效指引不可忽视。
 
  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之后我们还要防止全球经济走向平庸的泥沼。G20正在为全球经济增长探索良方,创新的发展方式可以适应不同国家的国情,解决世界经济新形势下的问题。G20要为这样的发展方式提供国际上的机制保障和支持,同时,确保政策有效执行也是G20发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2015年,即将在土耳其举办的G20峰会非常重视这一点,中国作为明年G20的主办国也一定会协力地推进。在此,我们给出这样几点建议。
 
  首先,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框架。G20要在历年峰会成功基础之上提出整体性的,更加具有可持续性的新的增长框架,以此应对低增长、高债务、高失业的全球难题,这既需要扎实的经济金融和国际政治理论作为基石,也需要有广泛的国际合作来作为支撑。
 
  其次,制定全球经济协调体系。真正有效地全球治理方案,决不仅仅是各国政策的一个集合,而是运用全面协调的战略,融合竞争与合作,能够产生综合效力的成果。这要求G20各成员国增进互信,深入了解,集思广益,这是一个1+1大于2效果的方案。
 
  最后,完善多元治理合作机制。以G20为基础发展起来的B20、T20、C20以及W20等等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都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G20需要常设的秘书处,这样才能使多元合作机制能够为G20提供更多,更全面,更合理的政策建议,以有力地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更加扎扎实实地发展。
 
  中国古人曾把“平天下”作为*6的理想。而我们认为,现阶段“治天下”应当是所有国家共同的理想。中国与G20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一步,希望来自G20各国智库的学者和专家能够为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提出更加智慧的、有建设性的意见。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导航大图
导语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人物档案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责任编辑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陈雨露:普惠金融发展仍存薄弱环节
下一篇:下一篇: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可能两年内超日元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