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第四节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进行的审查。广义的会计监督还包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即外部家督,这主要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目前来看,我国的《会计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三位”是指会计监督体系的三个层次: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以财政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监督和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一体”是指各层次监督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内部监督的本质是内部控制,是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监督是对内部监督的再监督,其特征是监督行为的独立性和有偿性;政府监督是对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再监督,其特征是强制性和无偿性。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概念与要求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措施。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均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此外,企业还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3.内部控制的责任人
对企业而言,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a}*]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应当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
4.内部控制的内容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①内部环境;②风险评估;③控制活动;④信息与沟通;⑤内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5.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对企业而言,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
(三)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的内容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主要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和风险管理等。
2.内部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内部审计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设在本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更侧重于经营过程是否有效、各项制度是否得到遵守与执行。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低,并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有:①预防保护作用;②服务促进作用;③评价鉴证作用。
【例1—17】(单选题)各单位的( )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
A.单位负责人
B.审计人员
C.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D.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答案】C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指各单位设立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例1—18】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在于( )。
A.审计独立性不同。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完全独立于被审计单位
B.审计方式不同。内部审计依照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行组织实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是受托审计,必须依照《注册会计师法》、执业准则、规则实施审计
C.审计的职责和作用不同。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只作为本部门、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考,不对外公开;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对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对外出具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
D.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委托人可自由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时,单位内部的组织必须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
【答案】ABCD 本题考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ABCD都是正确的选项。
二、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
(一) 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概念
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和单位中相关人员的会计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对发现的违法会计行为实施的行政处罚。会计工作的政府监督是一种外部监督。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政府监督的实施主体。除财政部门外,审计、税务、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可以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
(二) 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对单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检查;②对单位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检查;③对单位会计核算情况的检查;④对单位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检查;⑤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的检查。
【例1—19】(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工作政府监督实施主体的是( )。
A.证监会
B.保监会
C.银监会
D.财政部门
【答案】D 会计工作政府监督实施的主体是财政部门。
三、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
(一)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概念
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鉴证的一种外部监督。此外,单位和个人检举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的行为,也属于会计工作社会监督的范畴。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主要有:①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都关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③注册会计师审计可能涉及到对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等。二者的区别主要有:①审计独立性不同;②审计方式不同;③审计的职责和作用不同;④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
(三)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所注册会计师承办的业务,承担民事责任。
复习与思考:
(1) 什么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是怎样的?
|
导航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大标题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财经法规》*9章第三节知识点
下一篇:下一篇:《财经法规》*9章第五节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