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环境保护面临着很多困境,如行政手段比较有限、政府治理环境投入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支持方面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绿色基金与绿色产业融资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借力“互联网 ”思维、PPP模式等将有效推动社会资本向绿色产业方向流动。
绿色金融体系如何构建?黄剑辉认为,这个体系应该是以绿色银行为主体,加绿色保险、绿色股权、绿色信用评级等等。除了现有的银行以外,需要打造一个绿色的银行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可以有国家级的绿色生态发展银行,或者地方商业银行来尝试。
对于绿色银行金融体系,黄剑辉提出了“政府主导,股权多元,市场运作,国际参与”的组织原则。在架构上,可以设立若干事业部,包括支持污水、水利设施、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事业部;第二个就是环保设备,因为要脱硫脱硝、处理污水、污染物需要很多环保设备支持这方面的生产;第三个就是替代性的新能源,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等等。
而在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上,黄剑辉建议,引入“互联网 ”的思维,通过互联网来发展金融,把现在腾讯、阿里网银原理运用到绿色金融端——就是把绿色保险、绿色股权投资基金等等融入进来。
具体操作上,首先是要打造一个类似嘀嘀打车的平台公司。这个公司并不需要牌照,但金融供给端需要经过一定的信用评级资质认定。金融需求端,包括环保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等,就是需要资金的。这两端是面向全球的。这样平台公司可以把闲散在不同地域的资金低成本、快效率地服务于中国和全球各地的金融需求。
而在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三处处长周杨看来,目前国内力推的PPP模式也是在财政资金投向绿色经济方面不足的情况下,解决融资问题的有益尝试。不过,她认为,现在做PPP项目,国家的政策还没有制定得很完善,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双方合作还需要长期磨合、后续执行和管理监督能力等。所以,财政方制定了很多复杂的操作流程指导,它的实施周期很长,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等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许多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强。尽管如此,随着这一模式的改进,PPP项目在绿色金融领域值得更进一步的尝试。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黄剑辉:中国经济需要“新三驾马车”来驱动
下一篇:下一篇:黄剑辉:以新“三驾马车”[*{c}*]中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