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不是任何企业都可以走出去的,关键要搞清楚你为什么要走出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谭丽霞在“6.18”期间的2014年企业家论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上表示。
在中国,海尔的国际化做得比较早,而且比较成功的,海尔把设计、生产、营销等都放在了海外,海外有设计中心、贸易公司、制造生产基地等。而谭丽霞被称为是“海尔全球市场的开拓者”。2002年,她以海尔集团海外推进本部本部长的身份,带领着海外军团挺进国际市场,逐步将“海尔”打造成世界级家电品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创了新的模式。
海尔“走出去”是怎么考虑布局的?布局的逻辑是什么?
“有很多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无论成功还是不成功,以及现在想走出去的,大家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谭丽霞表示。
“我们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这样几点讨论,‘你是业务走出去?产品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资本走出去?*9个你想选择什么?’当时我们集团讨论的结果是‘选择品牌走出去’。”
“其实在1992年的时候,选择品牌走出去是需要企业有很大的魄力。”
“记得在1995年春天,我在意大利做*9个展览会,那时候连新华社的记者都跑到意大利去,他说从来没看到一个中国本土的品牌跑出去办一个展览会的,其实那只是在威尼斯旁边举办的一个小型展览会。因为我们选择的是品牌走出去,所以我们的战略布局是先难后易。”
据了解,当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产品和品牌若想要在国外立足的话,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体系。
“而这在当时的中国是匮乏的,既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力资源,又没有经验,更重要的是当时在海外,大家共同的观念,认为中国出的产品是低价、低质。那时我们出国最困难的事是通关,而不是去做业务,所以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很艰难的。”
“海尔当时的定位是先难后易,先在欧美国家立住脚,把国际标准化体系先建立起来,然后再到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整个布局,先在欧美,2000年以后才进入了发展中国家,2001年我们*9个进入的是巴基斯坦,当时在巴基斯坦,投资了中国在巴基斯坦*9个工业园。”
据了解,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品牌影响力大概超过百分之九十,无论冰箱、空调、洗衣机等都是*9品牌。
“在2004年以后,我们才进入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东南亚的板块。在日本这个市场,是从2001年开始,*9步是与三洋的合作,通过收购三洋白电,实现了整个在东南亚市场的布局。”
“现在我们在海外大概有24个制造中心、19个营销中心、4个研发中心。在海外*9步是品牌走出去,然后把品牌变为本土的品牌,要变为本土品牌需要当地的制度、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软性因素。”
海尔在品牌国际化后还有没有下一步的打算?
“这也是很多的企业都在考虑的,我在海外已经很好了,原来业务做很大,也建立了公司,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们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选择另一条路,把企业变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企业无边界。企业无边界了,那这个事就不一定是你一个人去做。”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曾把这30多年的管理经验提炼为九个字:“企业即人,管理即借力”。
“不是说你拥有多少资源,你就能成功。最重要的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你能整合多少资源,能使用多少资源。”
“所以对整个的企业,这个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的,以及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海尔在全球的布局就是:在每个地方,在当地把海尔形成本土化的创造用户资源的中心,这是我们围绕的战略。我们为着这样一个目标,在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都会以a1用户体验为标准去选择。”
“从海尔在全球的品牌来讲,是一个战略,也是海尔未来的发展的整体布局,同时基于我们二十多年的经验,我们对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出口,也打下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因为在这个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多的企业它想走出去,但是它面临着很大的问题。选择一个比较大的平台,就能更加容易地度过成长的瓶颈期。”
文章来源:人民网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海尔谭丽霞出席“下一代eCFO,[*{c}*]时代潮流”主题论坛
下一篇:下一篇:谭丽霞:海尔为女性搭建机会公平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