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福建自贸区高端论坛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自贸区研究院院长裴长洪指出,从2013年的上海自贸区到如今新获批的福建自贸区,自贸园区建设面临“改革主要任务和设计空间区块不完全匹配”、“部分园区区块重走开发区老路”等问题,并以上海自贸区经验为基础,对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提出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贸易便利化
作为从福建走出的经济学家,裴长洪认为自贸区改革任务普遍,但每个地方(包括每个区块)有所侧重后,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管理成本较高。因此,福建、广东在不同区块至少应设立一个管委会,这是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不同之处。
“贸易便利化改革是大家共同的任务,在上海、福建、天津、广东这四个自贸区当中,其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有竞争性。”裴长洪表示,贸易便利化改革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比赛,“用上海市政府自己的表述是,搞了自贸区以后,物流成本降低了,通关时间降低了。上海认为这是一个可复制的经验。然而,将来各个自贸区都会搞评估,都会排名次的,其他自贸区能不能超过上海?效率能不能更高?这个任务具有竞争性。”
关键词二:金融合作
“在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中,大家的兴奋点都是金融。其实金融有一些经验是不可复制的。”裴长洪以上海金融改革为例,“上海的金融开放是要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的,但是中国能搞几个国际金融中心?不可能四个自贸区都变成国际金融中心,因此在这一方面而言,某些做法是不可复制的。”
福建自贸区有何特点?裴长洪分析,福建应紧紧抓住两岸金融合作。“金融开放里讲的资本项目开放,所谓‘资本项目开放’是什么?它是大陆居民和境外居民能不能各自用对方的货币去购买对方定值的资产和金融产品,即:福建居民能否到台湾购买用新台币定制的资产和金融产品;台湾居民能否到福建购买以人民币定值的产品。”
裴长洪强调,人民币和新台币的关系就是资本里的特殊管道,只有做足这方面的文章,福建金融发展才有特色。“现在互设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都比较容易,关键是怎么发展业务。”
关键词三:自然人流动
“在服务贸易领域或其他领域开放中,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关键的是解决自然人流动问题。”裴长洪举例,比如台湾的医生能不能在福建开业?福建的医生能不能到台湾开业?这就涉及到互相能不能到对方所在地执业的问题。
“台湾三千亿人民币能否到福建投资?这也关系到另一个问题:台湾为什么要‘借钱’给福建?这需要评级机构。但是大陆的评级机构说了不算,要台湾的评级机构进行评定,达到3A的对方才会购买,这就涉及到这种中介机构能不能在福建开业,这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所在。”裴长洪解释道。
针对这一现象,裴长洪建议福建自贸区要吸引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青年到福建参与大众创业,福建在这方面的引入要做足文章。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社科院经济所裴长洪:我国白酒还达不到高端化国际化
下一篇:下一篇:裴长洪:自贸区金融需要综合性监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