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随着两会的召开以及新一届政府[*{a}*]班子的组建,2013年中国政治经济格局之变引起国内外共同关注。2013年,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必将多样化,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腐败形势严峻;社会领域的矛盾凸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以及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已到窗口期。
经济发展事关民生,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走向何方?又将面对怎样的挑战?宏观经济政策又将会有怎样的调整?为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与众多企业家和高管共同“聚光”2013新一届政府政策之变与经济发展之举。
预测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
针对众多企业家都关心的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裴长洪指出:“2012年中国经济在国家调控房地产情况下的潜在增长率为7.5%左右,但通过“稳增长”的刺激,达到7.8%;2013年国家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不变,因此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也只为7.5%左右,但“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可能得到一定程度加强,消费将起基础作用、投资带动将起关键作用,进出口情况也将因为世界经济略有起色而好于2012年,所以,2013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高于2012年,可能将达到或超过8%。”
为什么不再提“快”字?
裴长洪分析,对经济发展的提法,由过去的“平稳较快”转向“持续健康”发展,由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然是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在随后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强调,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一是速度要实实在在,不要盲目攀比,不要有水分;二是要能增加就业;三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四是速度和效益相匹配,没有效益就不可持续;五是能源资源环境可支撑,在环境优化中实现发展。
以往是“结构性增速”阶段,现在进入“结构性减速”阶段。为什么我们不再提“快”了?裴长洪说,目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趋向下降,在没有政策刺激的作用下,现在的劳动参与率下降,生产要素不支持,资本的投资报酬率也比以前下降了,而从产业上来说,二产向三产的转移还比较缓慢。这些潜在的增长因素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再提“快”已经不实际。
2013年,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有所减弱
2013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将呈现投资趋稳、消费趋软、出口趋缓的态势。
从投资来看,扩张动力不足。首先,房地产投资缺乏回升动力。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的大格局下,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难以大幅增长,在保障房建设方面,2013年无论是施工套数(2011年1000万套、2012年700万套、2013年630万套)、施工面积还是新开工面积都有所下降,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
制造业方面,2013年,制造业投资可能回落。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明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加之当前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
基建投资仍有增长潜力。展望2013年,虽然大规模投资的基础不复存在,但考虑到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房建设等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在2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
商品消费稳中趋软。从消费来看,内生性趋强但增速趋缓。受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房地产限购、汽车限号摇号等政策调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消费增速维持在低位震荡。2013年,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将保持小幅增长、略微趋软的态势,预计消费增速将保持在14.5%左右。
商品出口增速维持低速。从外部来看,美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将支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而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将影响我国出口的整体表现;从内部来看,2012年出口退税已达10429亿元,比上年增加1224亿元,增加空间已不很大。2013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将低位增长,表现出明显趋缓态势,但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进出口增长为8%左右,出口10%左右。
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013年工业企业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仍将延续,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12年以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大。主要表现在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电价上调、油价上涨推动企业成本连锁上升,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在市场环境趋紧和产能普遍过剩的状况下,工业品价格下行的市场预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
2013年,企业经营形势将稍好于今年,但有效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企业效益难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仍将延续。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在10.5%左右,比今年略有回升。
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趋缓,中西部地区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因此东部地区对出口和消费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实力较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动力呈趋弱态势。裴长洪认为,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预计2013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势将继续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动力较强。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由于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投资驱动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裴长洪预测,2013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3%左右。
新型城镇化将会成为2013年的投资机会
2013年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裴长洪分析说,从宏观上说,中国经济在工业增长方面面临下行压力,东部经济发展会趋缓,中西部加快;另一方面,非银行融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非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将占15%以上。
但值得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将会带来较大的投资机会,“政府也正在研究绿色低碳城市的标准。”他认为,未来的城市化不是简单的盖楼和修路了,而是要从绿色和低碳角度去寻找机会。
“另一方面,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里的信息化、网络化等都会带来很多投资机会。”
2013年的股市行情还会像去年一样低迷吗?面对这个投资者普遍关心的话题,裴长洪认为,“这几年大家对股市的预期不太好,所以很低迷。个人认为股市会比去年略好,因为资金面比较松。”
不过裴长洪也指出,在股市投资中,中国股民的心理也需要调整,“在国外股民把炒股作为长期的一种投资,中国股民更愿意把炒股作为一种投行业务,预期的是翻倍的回报。但是股市不是暴富的工具,只要比存在银行有略高回报就可以了。”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下一篇:下一篇:社科院经济所裴长洪:我国白酒还达不到高端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