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员工持股是2015国企改革破题之关键

发布时间:2015-03-09 09:37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员工持股是2015国企改革破题之关键 (特约评论员:严学锋)

  专家认为,一直以来,国企最致命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这导致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健全、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企业很难健康持续发展、效率低下、丑闻频发。重要的破解之道正是员工持股。与此同时,众多企业的实践也已证明了这一点。
 
  抓紧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6日表示,国有企业要紧扣提高活力和竞争力深化改革,在看准的领域抓紧“破题”。国企改革“题目”众多,如分类、布局、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当此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国企改革应该在哪些领域抓紧破题?力推员工持股理应是最要紧、最需破之题。
 
  一直以来,国企最致命的问题是所有者缺位,这导致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健全、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企业很难健康持续发展、效率低下、丑闻频发。重要的破解之道正是员工持股:由此实现所有者到位,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事实上,这是诸多企业家、顶层设计均已“看准的领域”。
 
  众多企业的实践已证明了员工持股的必要性。联想控股、中联重科、绿地集团起家时均是纯国企,通过大力度员工持股,优化了股权及治理,业绩优秀,国资、员工获得共赢。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称,“强调企业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持股,是绿地集团推行混改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么做使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效益实现了紧密的捆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使企业核心骨干人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并有利于企业实施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减少短视行为,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须知,如果没有压舱石,船容易不稳乃至翻船。认为绿地、中联重科的异军突起得益于员工持股,混改试点央企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参加了1月26日李克强召开的座谈会)表示,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在开展员工持股和引入机构投资人之间,应是员工持股优先,打造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持续而强大的发展动力。显然其非常认可、看重员工持股。
 
  非常令人感慨的是,作为民企老总,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去年“两会”时,提出关于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实施全员持股的建议,“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实现全员持股,让普通员工真正成为国有企业的股东和主人,是国企改革*4的方法之一”。
 
  同时,意义重大的员工持股已成为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骤然成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乃至被宋志平视为国企改革主旋律、被华泰保险董事长王梓木认为能救央企的命。然而,混合所有制并非新概念,早在1997年的十五大即提出混合所有制。那么,如今的混合所有制跟以往有何重大区别?正是提出允许员工持股。早先的国企改革中,由于法制、公司治理不健全等,员工持股取得成效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国资流失,从而遭致非常严厉的国资监管,乃至一刀切。如,非上市国企,2008年发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后,就没有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审批员工持股的案例。因此,三中全会允许员工持股成为国企改革的重大突破。
 
  然而,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已逾1年2个月,被看准的、承担重大使命的员工持股进展缓慢,远谈不上积极。其中,国务院国资委尚未出台员工持股相关政策;地方国资层面,有的提出了设想,绝大多数未行动。这背后的重要原因是,相关方对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谈虎色变如影随形——不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束手束脚。
 
  深化改革,理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国资流失阴影。经历了国企改制的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我相信经过那么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资产流失这种担心,我认为是有点过虑了,因为现在有很多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评估,在改制时候的资产的价值,是能够做的比较公平的。”在曾任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的周放生看来,“实践告诉我们,目前国企改制的法规已经比较完善,只要规范运作,可以做到防止大的国有资产流失”。
 
  有例为证。2010年新36条颁布以来至2012年年底,民间投资参与各类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受让宗数合计4473宗,占交易总宗数的81%;受让金额合计1749亿元,占交易总额的66%——整体很平稳。在法制及公司治理相对完备、资本市场相当健全的当下,实施员工持股完全可以做到合法、公平,风险可控。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风格,显然不符合深化国企改革的需要。更何况,以当前国企的经营压力来看,用员工持股等手段激发内部活力非常紧迫。如,2014年度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至25.1万亿元、净利润增长6.9%至6269.2亿元——未达到国资委要求的利润增长10%的目标。
 
  国企已经染病这么多载,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之际、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难道不应该抓紧破题员工持股?救救国企!
 
  (作者系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财经作家,现供职《董事会》杂志。主要研究公司治理、国企改革)

 
导航背景大图
责任编辑
导语
简介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标题五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2015年地方两会拉开帷幕 关注四大投资主线
下一篇:下一篇: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将是今年两会焦点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