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江西省地税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前接后续、上下联动,着眼地税工作实际,以“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抓手,力促察访“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察访不依法行政、办事效率低下现象,察访“吃拿卡要报”现象的“三察”工作常态化。
开展为政不为、庸懒散整治。按照“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的要求,推进依法行政,搞好“三个纠治”:一是坚决纠治工作落实不力,执行“中梗阻”,着力整治文件多、会议多、材料多“三多”现象。共清理减少各类简报数32种,印发文件数同比减少26.06%,会议总次数同比平均下降了24.23%,会议规模总人数同比平均下降22.32%。二是纠治服务不主动,办事效率低。共减轻纳税人资料报送负担,停止使用总局发布取消简并的26种涉税文书报表,采用电子身份认证的纳税人免于重复报送部分纸质资料。三是纠治不一次性告知,首问不到位。重点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了“首问负责、归口办理、内部流转、高效便民”的基本原则,对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外)的涉税事项和不属于本地税机关职责范围内的涉税事项,作出了具体明确。并从组织保障、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细化,确保首问负责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开展便民办税春风、暖心行动。一是简化行政审批。全面落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制度和要求,把深化涉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地方税务机关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省局机关保留行政审批事项5项,设区市地税局保留5项,县(区)级地税局承接和保留34项,较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目录减少4项,将清理后的审批事项详列清单,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二是优化办税流程。优化征管业务系统,修改完善了210个功能点,审批流程由73个精简为41个,减少44%,配套修订了18个作业指导书及65个相关表证单书。推动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体系,11个设区市及大部分县(市、区)由政府牵头下发涉税信息采集或社会综合治税文件,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应用平台。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完善发票管理,加强征管状况风险指向分析,提高征管质效。积极主动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纳税人学校创建工作,规范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拓展“同城通办”,组建12366注册税务师帮帮团,完善服务热线咨询解答功能,为纳税人提供便捷服务。集中梳理全省办税服务厅涉税业务流程,明确“免填单”服务类别和具体业务范围,免单16项,免填单14项,全省日均600余人次享受了免填单服务。三是强化执法检查。加大税收执法督察力度,对11个设区市及所属县(市、区)局开展全面税收执法督察,有效促进了税收执法行为规范。统筹规范进户执法工作,分类整理各地进户执法项目152项,严格清理规范进户执法行为。
开展为税不廉、侵害纳税人利益整治。下大力纠治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出入会所等不良现象。坚决纠正公务接待超规格、超标准、超范围,及借用各种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问题;纠正以举办会议、培训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用开支问题;严肃查处税务干部出入私人会所、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行为。上半年,全系统公务接待次数同比平均减少20.2%,接待费用同比平均下降了33.68%,实际发生购车及运行费用同比平均下降22.59%,会议经费同比平均下降26.18%。
整治中,根据部门职责分类对口负责,省、市、县局分层推进,各级督导组、纪检监察部门采取听、看、查、访、督的方法,全天候、全内容、全过程进行清理检查。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对存在的脱岗、未按要求着装上岗、上班期间上网、玩手机、玩游戏、吃早餐、公车私用、窗口岗位形象差和在编不在岗人员等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予以取消评先资格、经济处罚、调离岗位和行政处分等处理,进一步严明了纪律,严肃了税风,起到了较好地警示作用,推进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
导航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大标题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江西地税局:购买90平米以上首套住房税率减半
下一篇:下一篇:宜春市地税局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