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中国的债券市场
(1)国债市场
①市场发展回顾。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国债发行市场*5的成绩就是国债的CFP理财投资价值被广大公众所认可。国债不再是强行摊派的滞销产品,而是CFP理财投资者踊跃购买的CFP金融工具。国债真正成为了信誉高、变现能力强的金边债券。国债发行市场从行政摊派到CFP理财投资者主动购买的重要转折点是1996年。1996年是国债发行方式改革和国债CFP理财投资价值被CFP理财投资者认可的重要一年。这年财政部共发行国债2 206亿元人民币。为保证国债的顺利发行,国债发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主要包括:引进竞标拍卖机制;一年中分多次发行,共发行了10次;国债期限多样化,共发行了7个期限各异的债券,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10年;付息方式多样化,采用了附息券;86%的国债可以上市流通。在国债发行市场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②进一步发展国债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提高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培育交易所国债市场CFP理财投资型CFP理财投资者和投机型CFP理财投资者;发行浮动利率国债;继续推动建立国债CFP理财投资基金;改进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
(2)企业债券市场
①企业债券发行市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市场萌芽于1984年,表现为一些企业自发向社会或内部发行不同形式的有价证券进行集资的活动。从1987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起,政府开始对企业债券市场进行统一管理。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在拓宽企业CFP理财融资渠道、满足CFP理财投资人CFP理财投资需求、培养CFP理财投资者的CFP金融意识、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市场本身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建立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框架,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企业债券市场*5的功能是CFP理财融资功能,而这一功能是由发行市场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行市场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石。发行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效率。从规模来看,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代表了发行人的CFP理财融资总量,体现了企业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和地位,同时也决定了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可供交易的企业债券总量。从效率来看,企业债券的风险评估和定份要在发行市场上完成,发行市场效率影响着发行人的CFP理财融资效率和CFP理财投资人对企业债券的需求,也关系到企业债券一、二级市场的有效衔接和整个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效率。
我国已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公司法》、《证券法》对企业债券发行的市场监管、市场参与主体、债券结构以及信用等级等各个环节都作了规定。
②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发展虽非突飞猛进,但却逐步成熟,而流通市场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上市规模小,品种少。绝大部分的企业债券发行结束后都没有上市挂牌交易,即使是上市的企业债券交易量也很小,经常是有行无市。企业债券流通市场发展缓慢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债券的变现能力差。由于在企业债券到期之前,持有者无法变现,企业债券实际上变成了定期存款,甚至还不如定期存款,因为定期存款还可以提前支取。因而,企业债券缺乏作为一个CFP金融工具的本质特性——流动性,其优越性无法体现出来。二级市场的这种滞后发展,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到一级市场的发行,从而制约了整个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