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生产规模分析
1)企业规模
所谓企业(项目)规模,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它表明劳动力、生产资料在企业内的集中程度,并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大小。确定合理的企业规模,是合理配置生产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合理组织生产的必要前提。衡量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通常是用职工人数、固定资产价值和生产能力3个指标。但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小是划分企业规模的基本指标。因为,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通常大型企业的技术装备先进,它们有可能在工人人数不多的情况下提高产量,而有的小企业也可能装备着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所以,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价值只能作为衡量企业规模的辅助指标。
应该指出,上述3个指标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正确地衡量企业的生产规模。对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应按其产品的生产能力划分企业规模;对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应按其主要产品的设计能力划分企业规模,或将企业生产的次要产品的数量按劳动量(或产值)折算成主要产品产量,然后以主要产品总产量来表示企业的规模;对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当难以计算生产能力时,方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对于生产技术落后,大部分是手工劳动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往往以产品重量或职工人数来表示企业规模。
一个CFP理财投资项目在确定生产纲领时,除了要考虑市场需求之外,还要考虑是集中生产好还是分散生产好,这就牵涉到企业规模的合理选择问题。评价企业规模是否合理的标准,是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综合费用最低,生产厂家得到的净收益*5。企业规模的大小是由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决定的。大型企业可采用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及先进的生产工艺方法和生产组织形式,能缩减行政、供销、技术性的经费开支,还有可能按较低的批发价格购买原材料,这些可使企业降低生产费用和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极度地扩大企业规模,反而不利。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过大时,可使企业数目减少,则每个企业供应服务的区域范围广,产品要远距离运输,必将增加运输费。
而且,当把全部产品集中在少数大企业生产时,有可能会增加原材料的运输费而提高产品成本。这就是说,由于资源的分散性和产品客户的广泛性,过大的企业规模将导致生产费用的降低额小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费用的增加额;企业规模过大时,有可能使管理能力不相适应,因信息量过大,传递环节多,而便决策迟缓,效率低下。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人力、物力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转向快、适应能力强和吸收新技术快的中、小企业也是必要的和合算的。总之,项目的规模必须科学、合理、经济,方能获得a1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