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放款业务
  放款业务是资产业务的主要部分。银行放款一般要占总资产的60%-70%以上。银行通过放款使吸收的存款得到利用。放款利息收入扣除存款利息支出和各种费用的余额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同时银行只有将原始存款放贷出去,再借助办理转账,依次循环下去,就可以创造出信用,扩大资产(贷款)规模,获得更高利润。因而,尽管放款的风险较大,但利率高,收益大。放款的方式主要有票据贴现、抵押放贷和信用放款。

  ①票据贴现。银行办理贴现业务,从表面上看是票据买卖,实质上是通过票据债务转移,间接地给承兑人发放了一笔贷款。

  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也称市场贴现率,它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短期资金的供求情况;二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化。若CFP金融市场上短期资金供给增加或需求减少,则将使贴现率下降;反之则上升。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将会使贴现率上升,反之将使其下降。

  贴现票据包括汇票和本票。因付款人不同可分为银行票据和商业票据。银行票据付款人为银行,有银行承兑汇票和银行本票,其信用程度较高,贴现银行一般愿意接受;商业票据具有自动清偿性,银行也愿意接受贴现。贴现业务和普通放款都属于放款业务,都是资金运用并收取利息,但两者仍有许多不同之处

  ②票据抵押放款。它是以各种票据为担保的放款,放款期限不得超过票据到期的期限。放款期限到达时,借款人应偿还放款、赎回票据,如果不赎回,则银行有权处理票据。票据抵押放款的利息,按同类放款利息计。但银行为了避免借款人不赎回票据而遭受损失,其放款总额总是低于票据面额,一般为60%,-80%,票据面额与放款额的差额通常称为“垫头”。

  票据贴现与票据坻押放款虽然都是以票据为担保的贷款,但两者又有区别

  ③商品抵押放款。它是以各种商品或商品凭证(如铁路提货单)作为抵押品的放款。借款者如果不按期归还放款,银行就可以出售抵押的商品,以补偿放款。

  银行发放商品抵押放款的“垫头”较大,放款一般为商品市场价格的30 %-50%,以防止商品跌价或销售发生困难而遭受损失。

  票据业务和商品抵押放款业务,均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密切联系,它可使商品资本和票据债务转化为货币资本,克服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困难。当商品暂时未能销售出去时,可以把商品抵押给银行取得放款;当购货单位收到货以前,也可以在途商品凭证作为抵押取得放款。因此商品抵押贷款可以使资本商品形态提前转化为货币形态。当商品以信用形式出售时,销售者可以商业票据向银行贴现或以商业票据抵押借款。因而票据业务也可以使债权形态转化为货币资本形态。以上两种放款业务均能加速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促进生产发展。

  ④证券抵押放款。它是以股票和债券作为抵押品的放款。这种放款在确定抵押款时也有垫头。一些证券投机商将有价证券到银行取得抵押贷款后再去购买有价证券,然后再抵押、再购买,如此往复。这实际上为有价证券投机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

  ⑤信用放款。它是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这种贷款不要求借款拿出任何实物凭证,只需签写字据就可以发放,因而属于“资本放款”,风险较大,要求利率也比其他放款形式高。银行在进行信周放款时,要充分了解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信誉程度,必要时可要求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报告借款的使用情况;不得有向其他银行借款等附加条件,对借款额度也有严格限制。这样银行可以对借款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避免贷款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