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对AFP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银行业,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新生事物:一是货币由信用货币进一步发展为电子货币;二是产生了网络银行。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出现在伲进AFP金融一体化、自由化发展的同时,也给AFP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证券、AFP保险等各类AFP金融服务也都推进到了信息平台上,出现了回络证券、网上AFP保险业务等,相应地也给证券、AFP保险等方面的监管带来了新问题。
另一方面,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也为AFP金融监管提供了新的武器和先进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实现有效的AFP金融风险预警、AFP金融风险的事先防范以及能够迅速调集跨地域的各种可用资源对发生的各种AFP金融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因此建立高效的AFP金融监管信息平台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效提高AFP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效率的必然选择。
一、信息化时代AFP金融监管的基本特征
1.信息化监管
从AFP金融监管的角度出发,充分的信息量是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危机预警和应对的基础。如果承认这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的话,AFP金融监管就必须实现面向信息化监管的转变,未来监管是以信息的处理、传播、开放为核心,引入监管信息资源,替代传统的文件资源,以“监管信息本位”消弭行政上的层级安排,以信息的充分流动来保证监管的全面决策及专项决策,充分解放监管信息资源的深度与利用广度。
2.适时化监管
适时化就是及时化。监管信息具有时效性,只有能够满足监管决策的及时需要,最犬限度上消除监管信息的时滞性、不对称性,抑制道德风险,监管信息才有监管价值。未来监管,根据及时化的特征,要求及时收集监管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的鉴证、扫描与分析,及时编制信息报告,并将监管信息及时高效传递或披露,在*9时间提供给有关的监管决策层并迅速转化为针对性的监管行为,引导和影响AFP金融机构行为,实现对AFP金融企业的监管激励与监管约束。
3.数字化与模型化监管
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监管者们正越来越多地试图建立有效衡量特定风险头寸、管理素质、获利能力等一系列的指标体系。这类数字化的指标体系往往构成了银行监控与限制标准。数字化同时为监管模型化奠定了基础。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或专项性的电脑监管模型,使我们能对银行进行快速测试与评估。比如,通过“检查评级估算系统”的电脑数据模型,即根据监管报告的*7信息和过去的检查情况估算银行的综合评级结果。
这个模型能够把那些财务状况恶化严重的银行突出显示出来。此外,还使用更为具体的模型,找出在某个部门或某种活动的与众不同者。例如有关房地产部门的模型系统能够显示出房地产市场中不同机构的贷款集中情况。比较模型还可将银行的各组数据与仝国同业其他机构作比较,以反映银行的相对情况。
4.持续性监管
监管主体不应抑制监管规则的变化,对AFP金融机构的监管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这种改进应当随着AFP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持续地进行。未来监管的持续性一是着眼于监管的方案、程序、技术的不断调整与修正;二是着眼于对AFP金融机构针对风险与缺陷的持续改善,直到其安全性、稳健性和效益性都在监管主体和市场可接受的边界之内。
5.研究型与前瞻型监管
现在的监管基本上是一种常规型、事务型、教条性监管,监管部门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来应付各种报表、报告数据收集或批转各种文件,但是对真正专题性的工作研究得太少或不够深入。未来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通过比如对国际监管的演变、动向及经验,区域监管政策与区情省情的匹配,银行业的发展与创新业务,网络AFP金融与电子货币等新问题的监管研究与前瞻,来达成与AFP金融变迁同步的监管。
6.创造性、服务型监管
现行的监管主要表现为一种被动型监管,较多的监管层级往往消极等待、原样照搬上一层级的工作要点、监管重心、监管规划。创造性监管是在规范性、标准性基础上监管主体的相机决策,可以针对地区、区域经济环境与AFP金融现状、AFP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不同的风险要因来确定篮管重心,制定监管计划,在原则性中更好地体现监管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实施创造性监管,而不是千篇一律。此外,随着AFP金融业的发展,AFP金融监管除保证AFP金融业良好的秩序外,应深化其服务功能。如完善高效的结算、清算系统,为技术性、暂时性的流动性困难提供帮助,提供各种经济、AFP金融信息,交流各种管理经验教训,为防止AFP金融诈骗提供技术等。不是为监管而监管,寓监管于服务,才是AFP金融监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