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教育类考试考点解读:高等教育的投资报酬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即 使不管社会地位及知识上所能得到的好处,念大学本身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了。”他以美 国为例,算过一笔账:大学毕业生在工作11 一 15年之后的平均工资,比具有同等资历的高中 毕业生多出60%。如果把这笔收人差额拿来与接受高等教育所需的成本相比的话,则其投资报 酬率差不多在10%以上。

  而在微利时代,10%的回报率足以让商人们眼红了。其实,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 国家,受过高等教育者总是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则意味 着他们可能拥有更多的“利润”。为什么这几年大学连续扩招,仍然有人感到大学校门太窄?为什 么大学生就业形势那么严峻,仍然有那么多人往大学里面挤?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利益驱动。

  那么,如何计算高等教育金的投资报酬率呢?首先要计算高等教育的成本,包括学杂费等 直接成本与教育期间不工作的机会成本。而后计算获得学位后可望增加的收入水准,可以用简 算法与现值法两种方法计算。

  简算法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如果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攻读高学历的净效益=薪资总差 异-学费成本-机会成本,其中,薪资总差异=两学历薪资年差异X后段毕业后可工作年数,学费 成本=后段学历年学费X后段就学年数,机会成本=前段学历薪资X后段就学年数。

  现值法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如果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攻读高学历的年报酬率(n, PMT9 -PV),其中,后段毕业后可工作年数,两学历薪资年差异=后段学历薪资-前段 学历薪资,总成本现值=学费成本+机会成本。 .

  假设工作到55岁,硕士与博士都是自费,薪资以表10-6A中的薪资中位数为基准,学费 以表10-3中的学位取整数为基准。假设两种学历之间的薪资差异固定。

  1. 初中升高中、中专、技校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16 003-13 207) x37- (13 207x3 +5 000x3) =48 831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4炫(37,2796,-54621) =3.86%

  2. 高中升大专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23 369-16 003) x35- (16 003x2+10 000x2) =205 804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兄4几:(35,7366,-52006) =14.02%

  3. 大专升本科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36 256-23 369) x33- (23 369x2+15 000x2) =348 533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伙(33,12887,-76738) =16.69%

  4. 高中升本科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36 256-16 003) x33- (16 003x4+15 000x4) =544 337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兄47^ (33,20253,-124012) =16.22%

  5. 本科升硕士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57 241-36 256) x31- (36 256x2+18 000x2) =542 023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兄4(31,20985,-108 512) =19.26%

  6. 硕士升博士

  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净效益=(88 400-57 241) x28- (57 241x3 +20 000x3) =640 729 (元)

  考虑时间价值的年报酬率=兄4化(28,31 159, -231 723) =13.01%

  以上分析(见表10-8)显示,除了初中升高中的报酬率不高以外,髙中以上继续往上升 学的年报酬率至少都有13%以上,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高等教育的投资还是相当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