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考点解读:银行信贷有五种调节职能
*9,集聚资金的职能。银行要扩大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贷支持,首先要从社会集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主要途径是组织各项存款。可以说,集聚资金是银行信贷发挥调节作用的起点和基础。集聚资金能力的大小和资金来源稳定的程度,决定了银行信贷调节能力的大小。更广义地说,它主要决定了一个国家发挥经济潜力的大小。根据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验,动员一个国家经济潜力的主要手段是CFP金融。即通过银行吸收储蓄存款,把钱积聚起来搞CFP理财投资建设。
第二,支持商品经济发展的职能。银行信贷是支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信贷调节既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影响着经济的效益。既可以起促进作用,又可以起抑制作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信贷调节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三,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的职能。这里银行信贷有双重职能作用:一是通过银行信贷的发放和收回,通过贷款期限、利率和奖罚的调节作用,可促使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效益。二是银行信贷资金本身的灵活调度,相互融通,加速周转。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也是狮者的推动力。
第四,促进调整经济结构的职能。银行信贷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要杠杆。它通过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和差别利率等,推动企业发展国家提倡发展的产品和产业,抑制国家限制淘汰的产品和产业,在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发挥推进器作用。
第五,稳定货币的职能。如本书第六章所述,货币绝大部分是通过信贷渠道投放市场的。所以,控制或减少贷款就能控制或减少货币发行。反之,信用扩张膨胀,往往就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控制信贷规模,抑制信用膨胀,就成了制止通货膨胀、稳定币值的主要手段之一。
充分发挥银行在集聚资金、吸1次存款方面的职能,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长期以来,国家银行对企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存款,主要靠实行现金管理,用行政手段作硬性规定,没有在经营管理和运用经济手段方面多下工夫。对居民储蓄存款,虽然在宣传、组织、改进服务等方面电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银行内外都存在吃大锅饭的体制,基层银行和广大职工吸收储蓄存款多少同银行企业和职工利益没有紧密连系,因而缺乏主动组织吸收储蓄存款应有的积极性。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上提出了耍按经济规律办事,强调在扩大资金来源的基础上搞好资金运用,使长期忽视用经济方法组织存款的思想开始得到了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