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存货增加含义及对经济的影响 
  存货增加就是指企业存货价值的变动额,即期末存货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

  (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有一部分要留存下来,暂时不进入市场,这样,即使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都维持不变,社会需求也会增加,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拉动作用。同时,正常情况下,存货的增加往往意味着企业看好市场前景,对经济走势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预期本身就是经济走强的信号。反过来,如果存货减少,也会直接减少社会需求,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1999 年,中国 GDP 增长 7.2%,比上年减慢 0.6 个11百分点,而当年存货减少 689 亿元,仅此一项就把 GDP 增长速度下拉 0.9 个百分点。

  同时,也要注意,存货增加可能是不得已的,这就具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库存突然增加,则表明市场需求已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经济发展将要受阻,有进入停滞或衰退的可能;在经济发展低迷的时期,如果商业库存突然减少,则表明市场需求正在扩大,经济发展有好转的迹象。

  (2)对价格的影响。如果存货投资增加,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加快,一般会拉动物价上涨;反之,则物价涨幅可能回落。当然,如果是由于需求不足导致的存货增加,则另当别论。

  (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根据存货增加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可以判断存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如果存货增加,同时伴随经济增长加快和价格的上涨,则预示经济景气走强,企业效益会有所改善,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是利好。同时,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可能下跌,对债券投资者来说则不太有利。经济形势的趋好,会对人民币币值给予支撑,此时多持有人民币,减少外币持有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但如果在经济已经有过热迹象时存货突然增加,则表明社会需求没有与供给同步增长,经济增长步伐可能会放慢,股票投资者需要警惕,债券和外币的持有者则可以看好后市。如果存货减少,而经济停滞不前,市场状况不佳,则预示股票价格可能会下跌,债券和汇率可能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