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理财策略
  普通居民的财富构成一般如下:零至两套房产、一部分证券投资、一部分储蓄、一部分理财产品,有些还有一些外汇、黄金、收藏品等投资。这其中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大部分的低收入阶层,他们以储蓄为主;而中间阶层以证券投资、理财产品、房产、个人贷款为主。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受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影响,我国200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H)总水平同比上涨6.9%,再次创下10年以来的新高,也是本年度的月度新高。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上涨4.6%。2008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8.0%(3月份同比上涨8.3%,环比下降0.7%)。而截止08年3月,我国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息是4.14%,这意味着07年我们在银行里的存款不仅没增值反而贬值0.46%,据08年一季度的数据看居民银行存款还会有更大幅度的贬值。

  如何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是当前普通居民或投资者热议的一个话题。通货膨胀的不同演进阶段、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下各项资产价格变动的幅度是不相同的,因此,通胀条件下的理财策略必须得结合不同的通胀程度加以分析。

  1 温和的通货膨胀。5%以下的通胀一般是经济健康的时期,利率还不高,经济景气良好。这时虽然出现了,一些通货膨胀,但不宜购入大量的生活用品或黄金保值,而应将资金用于投资,分享经济成长的好处。此时,无论股市、房产市场还是做实业投资都不错。积极的投资者还可以适当负债增加投资资金;与此对应的就是这时一般不购买债券特别是长期的债券。而且要注意的是:对手中持有的资产,哪怕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也不要轻易出售,因为更大的收益在后面。

  当通货膨胀率达到5%~10%的较高的水平,通常这时经济处于非常繁荣的阶段,常常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高涨的时期。这时政府已经出台的一些调控手段往往被市场的热情所淹没。这时是理性的投资者离开股市的时候了,对房产的投资也要小心了,企业的所有者仍然会有很高的收益,但盲目地扩大生产追加投资是不可取的,有远见的企业家甚至要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准备好粮草。当所有商品的物价都普涨了一轮、利率已经上涨到比物价涨幅更高的时候,应注意将部分实物资产应及时兑现为现金,购入一些流动性较好的基金或银行理财产品。

  2 疾驰的或飞奔的通货膨胀时期。这时政府必然会出台一些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经济软着陆的机会不大,基本上经济紧接着会有一段时间衰退期。因此这时一定要离开股市了。房产作为实物资产问题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贷款买房,这个时候的财务成本是很高的,也绝不能炒房,甚至不是投资房产的好时候,手中用于投资的房产也要减持,因为在接下去的经济衰退期中房产市场也一定受到影响。这时,利率应当已经达到了高位,长期固定收益投资成为了a1的选择,如长期债券等,但企业债券要小心,其偿付能力很可能随着经济的衰退而消失。还有保险,储蓄型的保险也可以多买一些。当然前提是在下次高利率时代来临的时候,我们的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水平还像上世纪90年代时那样(估计机会不大)。到通货膨胀末期,这个时候,物价已开始平稳或回落,而银行利率还没有及时下调,这个时候,应果断买人长期国债或长期存款,分享物价平稳时期的稳定的高收益。

  3 恶性的通货膨胀时期。这时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全部财产换成另一种货币并离开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这个时候任何金融资产都是垃圾,甚至实物资产如房产、企业等都不能要,因为这里的经济必将陷入长期的萧条,甚至出现动乱。而黄金、收藏这时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是可带走的、没有地域性质的实物资产。

  对隐蔽的通货膨胀要引起重视,它可能使投资者低估了实际的通胀水平。隐蔽的通胀目前在我国是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对成品油、电力、食品等一些重要商品的价格管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