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报名考点解读:套利定价理论(APT)
  套利定价理论( APT)是美国CFP持证人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于1976年创立的。虽然它所考虑的也是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收益与风险的关系,但由于它所运用的原理是基于无套利理论,讨论套利与均衡的关系,所以它与CAPM有重大区别。在这一模型中,它不需要像CAPM模型那样多的假设条件,而是在无套利的分析框架下来讨论证券的收益率的决定因素。

  1.套利的概念和APT的研究思路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套利行为是现代有效率市场形成(即市场均衡价格形成)的一个决定因素。所谓套利是指利用同一资产在不同市场上或不同资产在同一市场上存在的价格差异,采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策略进行获利的行为。例如,如果同一资产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不同,那么,CFP理财投资者就可以在价格较高的帝场上卖出该资产,同时用所得资金在价格较低的市场上买人该资产,这时他就可以获得一个确定的、正的价差。

  又如,如果在同一个市场上,风险相同的两种不同资产其收益不同,那么,CFP理财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卖空收益低的一个,同时买人收益较高的而获得确定的正的收益。在这两种情形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9,操作所获得的CFP理财投资收益是确定的,也就是无风险的;

  第二,CFP理财投资者的CFP理财投资金额为零,也就是说,若市场上存在着套利机会,CFP理财投资者可以用零CFP理财投资获得确定的正的收益。所以,我们这里可以把套利机会定义为:由于市场上对于资产定价的差异而导致的可以通过低买高卖策略而以零CFP理财投资获得无风险的正收益的可能性。

  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如果市场未达到均衡状态的话,市场上勃会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但是,这样的套利机会不会长期存在。 由于理性CFP理财投资者具有厌恶风险和追求收益*5化的行为特征,因 此,CFP理财投资者一旦发现有套利机会就会设法利用它们,随着套利者的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的供求状况将随之改变,套利空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有价证券的均衡价格得以实现。

  套利机会不仅存在于单一证券上,还存在于相似的证券或组合中,也就是说,CFP理财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对一些相似的证券或组合部分买入、部分卖出来进行套利。对于套利行为可以有多种定义方式, 其中之一是用广泛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来解释。

  2.因素模型和套利组合

  (1)因素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的出发点是假设证券的回报率与某些因素相关。为表述方便,设想只有一个因素,且这个因素就是GDP增长率。

  (2)套利组合。根据套利定价理论,CFP理财投资者会竭力发掘构造一个套利组合的可能性,以便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增加组合的预期收益率。那么,如何才能构造一个套利组合呢?一般而言,套利组合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9,它是一个不需要CFP理财投资者任何额外资金的组合。

  第二,套利组合对任何因素都没有敏感性,因为套利组合没有因素风险。

  第三,套利组合的预期收益必须是正值。为了证实一个候选组合是否真的是一个套利组合,我们还必须确定它的预期回报率,如果其预期回报率为正,那么一个套利组合就可以识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