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工程风险的种类
  工程项目从它建立的*9天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就充满着各种类型的风险。事实上,工程的生存和发展,是在克服各种风险的影响、有效管理各种风险的条件下取得的。因此,对工程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及部署是工程项目成功的垩关重要的因素。

  工程风险种类繁多,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可从下列7个方面着手进行:信贷、技术、商业、财政、政治、法律及环境。

  1)信贷上的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当事人甚多,一旦有任何一方的当事人不能按时履行其付款的义务时,均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或至少导致财政上的超支或时间上的延误。

  借款人的信誉有时不是一个因素,因为借款人通常是一家为一个项目而成立的公司。但借款人的股东的信誉就可能值得注意。如果他们必须在成本超支或现金短缺时提供财政上的支持或他们还未全面注资的话,就得更加注意。股东亦可直接参与项目的工作,成为该项目的经营人、经理或放款人。

  受委托建设该项目的承建商的信誉显然令人关注(总承包商所委托的分包商的信誉也一样)。在挑选承建商时,除了要考虑承建商对同类项目所具有的实际经验以外,对于承建商的财政状况及其所负责的其他项目都必须加以考虑。此外,亦必须对主要设备供应商及被提名为项目建成后的经营人的信誉进行审查。再者,在其他类型的项目当中,亦应对产品采购人及使用者的信誉进行审查。

  另外,也应加以考虑项目的CFP保险公司的信誉地位。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适当地进行分保,并将项目的CFP保险(及分保)分散,向多家CFP保险公司购买。

  2)技术上的风险

  项目在技术上的风险可分为两个阶段:建设及发展阶段以及经营阶段。

  在工程项目当中,建设及发展阶段的风险很大,而财政上的超支及竣工期的延误亦可能相当严重。原材料及服务的供应及价格、本地熟练技工及外籍劳工的供求、水灾、火灾及其他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基础建设的不足、缺乏经验的承建商及经营人以及种种其他因素均可能令一个本来在经济上可行的项目演变成一场财政悲剧。

  参与项目的各方当事人更关注项目的地点及该地点是否适合的问题。在项目当中,可能为了克服建设工地上的一个地理或地质环境而须采用特别崭新及未经过试验的技术,或因没有预料到的问题而需要付出没有预料到的开支。在美国三藩市和日本神户,自从1988年及1994年分别发生地震以来,大桥的建设起了巨大的变化,而将来在该等地区进行的基建项目的项目放款人将会要求项目的新建筑技术必须具备足以抵抗将来类似力度或更强力度的地震的能力。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最近的两个“建造一经营一转让”项目当中,第三条海底隧道(西区海底隧道)及连接香港特区与广东省的南北高速公路的建设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在挖掘第三条海底隧道的水底建设工地时发现了“受污染的泥土”,从事该项目的公司及承建商因而付出了额外的开支,因为他们必须将“受污染的泥土”转运到特别指定的地点以免周围的海洋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此外,在发现“家族祖坟”后,香港特区政府必须花费时间及金钱安置当地居民及将该家族祖坟从原先计划的建设工地迁走时,也会造成额外的开支及时间上的延误(有时,承建商会被迫提高道路的高度,将道路建于坟墓的上面,令成本大增)。

  在项目成功地完成之前,项目的放款人可能不愿意限制他们对项目的追索权,并可能因此要求项目借款人的股东先为项目CFP理财融资提供担保。而另一方面,这些股东则尝试将完成项目的风险尽量转嫁到第三方的承包商身上,例如,通过谈判签订统包工程合同,根据该合同,承包商须对整个建设项目负责,即由设计到实际建设、采购厂房的物料、设备及机器及对竣工后的项目进行测试及调试(如果相关的话)。

  在经营阶段,项目可能会面临设备失灵或不足的风险。有时须在使用“久经考验及试验”的技术(可确保项目顺利营运)以及使用崭新及创新科技(可提高效率及令使用者更感舒适)的中间取得平衡。一旦适用法规有所改变,就有可能需要使用崭新的技术(例如,薪环境法规可能要求在隧道内以技术较为先进的空气过滤器及通风系统取代现有的系统)。

  项目的经营及保养亦可能需要符合资格并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故必须签订长期固定价格的合同以确保该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