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小编为各位学员整理了一位去新加坡读ACCA课程的学员的经历和经验分享,希望对有出国读ACCA想法的学员有所帮助。
        2004年的一天,不知为什么,我会忽然对现有的工作感到了繁琐无聊并有了逃避的心理,突然有想换个环境出去透透气的冲动,于是我做出了个决定:去新加坡读ACCA课程。好在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而且在办理签证手续过程中也万分顺利,于是,在我有了出国想法的两个月后,我踏上了这个充满阳光和热带风情的绿色岛国。早在出国前,我就对在新加坡所开办的ACCA学校进行过一番调查, 据了解当时在新共有三所学院有开办全日制和业余制ACCA课程的资质,分别是:Singapore Accountant Academy (SAA), FTC和 FTMS, 最近BPP也登陆新加坡市场了。而SAA是其中*10一所半政府性质的学院,学费又较其他几所学校低廉,(如果是从*9阶段读到最后一科的,总的费用大致是新币6000元,而且如果每次都能提早报名的话,会有30%左右的折扣。新币对人民币汇率大致是1:5),再加上这所学校通过率也不错,所以我当初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在SAA就读。
  学校初印象
  下了飞机后的第二天,我早早就起了床,准备先去学校踩点,根据地图指示,SAA就座落在一个叫Aljunied的地铁站附近,交通的确较方便,当我来到SAA的大楼门口,只见整栋大楼几乎都是被深蓝色的玻璃所包裹,边上又有个地下停车场,要不是一楼大门顶上标着明晃晃的“CPA HOUSE” 字样,我还真以为来到哪个宾馆呢。迅速进入Administration Office, 办理了入学登记手续,拿来课程安排表瞥了一眼,发现这里ACCA全日制班级是每年一月初和七月初开学,每学期的课程是为期四个月,每门科目有大概20个课时,一个课时是四小时,而且在临近考试前的一个月还有提供四个课时的Revision Class (收费,费用在新币200左右每门) 。看来除却生活费用校高因素外,国外ACCA培训在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上的确比国内的培训机构要成熟和合理灵活不少,而且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授课老师。正当我在为这些方面感到窃窃自喜时,接待我的一位officer 发话了:” 你必须在上课前上课后都要签到,就是在我们学校安置的头像摄像仪前拍照,而且每天都必须来学校报到,即使当天没有课,也要在学校上至少三小时的自习。” Why?” 我很纳闷,觉得这些规定未免太有些限定自由。“因为你们是外国学生,移民厅要求学校确保学生的出勤率并确保你们没有利用学生签证在上课时间去非法打工” officer 说起来一板一眼,(后来才了解到读SAA全日制班的中国学生占了一大半,所以移民厅抓得比较严) 。既然政策是这样,那只有遵守了。于是趁着这天没有课,我从office出来后,就径直乘了电梯,反正没课,先熟悉下学校大致面貌也是好的。“呼呼~~” 学校的空调费好像不用缴给电信局似的,开得特强劲,我即使在走廊里走动,也可以感觉到冷风从四面八方向我涌来,怪不得看见前面向我走来的一些同学穿着长袖衬衣和牛仔外套什么的。(有意来新读ACCA的朋友千万别忘了备些保暖的衣物啊。:O) 在每层楼面都逛了逛,发现这个学校学习气氛大致还是蛮不错的,至少在走廊上都看不到有人喧哗玩耍,每个人走路也都是急匆匆的,也不知他们是不是都要急着去看课本和做题。还有,发现果然每层楼梯口上都安装了讨厌的黑呼呼的间谍摄像仪。:O(晃荡了一会后,一方面是觉得冷了,一方面也是想回家为明天正式上课而做些准备,于是下楼去领了新课本和练习册(这里学费是包含课本和教师讲义的) ,当我捧着沉甸甸的书砖头时,心情似乎也变得严肃起来,内心里默默对自己说:“努力啊,,ACCA的艰难旅程开始了。)
  课堂纪实
  到新加坡的第三天,也是我上课的*9天,我准时来到自己的教室并领取了当天的讲义开始等待我的授课老师的出现:一个年约四十,衣装整洁看上去像好好先生的老师走进了课堂,在接下去的四小时里,这位“好好先生” 结合他在现实中的工作案例帮我们讲解当天所要学习的ACCA的知识点;和我们一起讨论一些历年ACCA试题,并且还不忘间或说些笑话来减轻我们的疲劳和紧张度。在以后的ACCA课堂学习中,我发现新加坡老师讲课一般有以下几点特点:
  · 老师们都是各自备一套讲义,并且会经常updating。但他们所编写的讲义大都不是按照ACCA课本的顺序所编。一个学期下来,讲义积累得会很厚的,但比课本容易理解多了,所以这里的学生大都直接看讲义备考,而新课本可能会卖给那些不报课程的人士。
  · 上课时一般都喜欢讲些笑话
  · 下课后也及其认真负责,我亲眼所见每次上完课后,都会有几个同学排队问老师问题,而且还会有人问学习之外的问题,例如ACCA毕业在新就业问题,面试技巧等等。而老师们的态度可真的是不厌其烦那。
  · 大部份都是FCCA背景+CPA,要不就是CPA+CIMA,或者博士一类的。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具备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在课堂上,会听到很多例子的。所以上课时也不会听的很闷了。
  · 有些老师对课堂纪律要求很高,听到有学生手机铃声,会收了下课再还,更别说想在课堂上偷偷发短消息了。
  · 这里老师押题还是蛮准的。
  同学接触
  说真的,当我来到这所学校读书时,的确是挺惊讶的,因为发现在这里就读的中国学生占有全日制学生至少90%的比例, 而且一般分成两类, *9类高中毕业就来读CAT,第二类就是国内大学毕业找不到满意工作就来读ACCA的. 而在晚上来读业余课程的新家坡本地人则大都三,四十岁, 一看就知道是那种有多年经验的工作人士。相比之下,中国学生的平均年龄的确要比他们当地学生年轻不少,,, 是我们国内学生勤奋好学, 要求上进吗?我看不见得, 应该是由于中国人口资源的过于富裕和就业机会的有限所造成的现象吧, , 唉~~无奈的选择.其实留学人口的增加也客观的反映了国内就业竞争的残酷. 我接触到的几个来读ACCA的同学:两个计算机本科毕业,一个历史系毕业,一个电气化毕业,一个工程学毕业,还有更多的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毕业生,当然还有挺多像我这样有个两三年工作经验再出来读书的人。当我和他们聊天谈到读ACCA的原因时, 答案都如出一辄:”读了ACCA比较好找工作.”!!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ACCA很有趣,我对这方面知识很感兴趣”诸如此类的回答。而这其中有好些同学是已经读了一两年的了,而ACCA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学校每年都会发生有很多学生觉得太难读不下去而放弃或转学的, 我看着他们脸上对未来的困惑和神情的憔悴时, 我的心里很难过~~为他们也为自己。
  你们知道吗?虽然有不少尚在国内奋斗ACCA的同胞可能会羡慕我们能有机会在国外专心致志读fulltime课程,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忍受离家的孤独和学会独处寂寞,在这里,形成学习小组的可能性不大,大都要靠自己拼搏,我见过很多位同学每天在自习室能从早上7点半一直呆在晚上十点关门;我也见过好多同学由于国外生活开销昂贵,能省得全省了,在学校附近和5,6个人合租在没有空调又潮又旧的屋子,每天都穿着同样件Tshirt来上课;我也听说学校还出了两个学ACCA读疯了的人。。。看到的和听到的太多了,只能用省略好替代了。(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里也有不少花父母钱不会心疼,来混日子的小少爷和小姐们) 。
  但也可能是我们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忍耐性和坚韧性,每年在新加坡ACCA毕业典礼中获得殊荣的都有不少来自国内的学生。就在2004年末刚结束的ACCA毕业典礼上,新加坡Golden Medal获得者 Zhao Jian Ming代表所有ACCA毕业生发了言,她来自我们学校,她也来自中国。(据教她的一位老师说,Zhao同学是异常刻苦的,汗~~)
  ACCA学习方法
  毕竟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所以很难说到底哪种方法是最适合的。就我们SAA学生来说,上课认真听懂老师的讲课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都是带着录音笔去的呢。而讲义是一定要看并且要弄懂的,基本上,我们一般都不太看ACCA课本,除非你有很多剩余时间。不过对待Revision kit可是和课本大不一样,由于是全日制学生,所以在复习讲义之余,就是练习册做的最多了。至于历年习题,授课老师一般会在课堂上挑出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点的试题和我们一起讨论,并重新写下答案,因为他们认为标准答案写的太难让人读懂,而且又太冗长,实际考试中根本不会写这么长的篇幅。
  我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ACCA的,老实说,我绝对算不上一个勤奋的学生,上课也不会抢坐*9排,更不会自习到深更半夜,但是按照这样的课程进度,读读讲义,上课专心,再认真做习题 (我是考试前两个月开始做练习册的) 来锻炼熟练度,*4平时再能多注意些有关金融财务和商业新闻什么的来提高一下自己的分析力,我想在ACCA考试中是不会感到心慌意乱的,当然感到考试时间不够多是肯定会有的正常现象啦) 。:O) 我现在在读最后三门科目,我想即使这次不能一次通过我也会以平常心态对之毕竟只要自己尽了努力就行了。我也真诚的祝福奋战ACCA的兄弟姐妹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