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思彤,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管理科学研究生,ACCA考试12门通过,现任职于某A+H股上市公司内审。还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ACCA,小测一下就知道了,戳:ACCA学前评估
  知识拓展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也有很多人叫它“国际注册会计师”。英国立法许可ACCA会员从事审计、投资顾问和破产执行的工作,马来西亚注会与ACCA互认。ACCA考试共有16门科目,其中4门为选修,4选2,故共须通过14门考试。每年有4次考试机会,每门课程的考试费大概一千元上下,无论考试与否,每年要向ACCA交一千多的年费。而要成为ACCA会员,还需要3年工作经验。
  对ACCA
  不想写成科普文,我想用最直接的语言分享一些我最真实的感受,希望对最需要的人有所帮助。既然写感受,难免有主观倾向,欢迎不同的声音和批判。
  一、我为什么考ACCA?
  我是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考ACCA的。问我当时为什么要考ACCA?最真实的原因是,没有认识的同龄人在考,我觉得自己很“别致”。“国际会计”,英文考试,想想就觉得很刺激。
  ACCA是什么?我不知道。我是说,因为我不知道,所以我想学。我不迷信ACCA考完一定能拿到多少薪水,我当时也不知道ACCA和CPA有多不一样,只记得当时我妈说读书有用,艺不压身。
  二、要不要考ACCA?
  首先明确一下,ACCA对应试者的专业没有要求,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可以报考ACCA,相关专业的学生,学到类似的科目,可能会理解的快一点,非相关专业的学生,等于知识面扩展的更宽一点,ACCA课程设置循序渐进,所以无论什么专业都可以大胆尝试。但每个人情况不同,想法不一,要不要考,没有绝对答案。我列一些我想到的优缺点,大家可以选择自己认同的,再补上自己想到的,权衡利弊,再做决定。
  可能的好处:
  --好找工作:主要在财务、审计方向,如:
  a.四大:ACCA考过9门,可以通过四大网申,即拿到笔试邀请,但至于后面的笔试、面试环节,需要另行准备,ACCA只能在思维和英语上给到帮助,但具体的发挥和表现还因人而异,ACCA不能保证你最终拿到offer。另外ACCA全科通过,在四大前两年每月有额外的1000元薪酬奖励,年份越多额外奖励越多,但如果在四大长期工作,CPA也是必要的。
  b.外企或国际性的民营上市公司财务、审计类工作,对应届生来说,ACCA的好处则大多是软性的,比如招聘要求会写ACCA优先,或者薪酬有一些适当增加,并且在工作中也会觉得当年ACCA学的东西很有用,ACCAer理解能力较强,处理问题会更专业;对后期升职加薪来说,相关财务类证书是必要的,ACCA优势高于CPA。
  --对留学有一定的帮助,主要在申请和留学期间完成课业的能力上
  -提升英语(不是学了ACCA英文就能变好,只是考试强迫你自己去学好英文而已)
  --完整的知识体系,英式的教学逻辑
  --对应试者专业无要求,无论专业是什么,都能收获完整的财务培训
  --考试更侧重应用性,实用性强
  --生活变充实(失恋解药)
  --养成好习惯,如学习计划、知识总结、生活自律等
  --良师益友(推荐Mike蹇)
  --开阔眼界(我是考了一段时间ACCA之后,才很想出国留学的)
  可能的弊端:
  --烧钱(每门考试费一千上下,每年一千多年费)
  --费时费力,战线长,每年经历N次高考
  --认可度还行,但未必能保证今后的工资有多高
  --在金融领域的认可度未见得很高
  三、如何通过ACCA考试
  认真看书,认真上课(如有),现在就去报名考试,认真做题,题要写出来练手,我的经验是每门科目考前要做明白至少6套历年考题,包括写答案,看考官答案,对比不同考题,分类总结,记忆与知识点储备。按我的习惯,轻松稳妥起见,可以安排6周学习时间,三周搞定知识点,三周练题(不影响其他工作生活学习的情况下,请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过程中可以多看考官文章,练英语,看BBC,the economist。另外平时注意写英式英语,如organise,judgement,labour,模仿课本及考官习惯。虽说ACCA对非英语国家考生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会有容忍度,但阅卷人也是人,没人愿意看通篇的低级错误还给你高分,英国人固执教条是出了名的,表面客气也是出了名的(表面说再多容忍,内心也觉得这样很愚蠢)。只有保证专业度,包括英文专业度,才能保证最后P(Professional)阶段顺利通过。
  至于如何本科内全科通过,我还回答不了,我也没做到。但建议大学期间尽量多的完成考试,比如按9门,12门,14门这样不同阶段节点设立目标,ACCA是一个很完整的体系,相信你每多完成一门,就会在多一个维度有所提升。反正一年四次考试,每次建议1-2门,每门可以预留6周以上(6周以下也可以,但过不过主要看天资和天命),大家可比较自己的进度与预期,自行安排计划,重在落实,重在自律。
  四、大学规划与时间管理
  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规划。所以什么时间开始考ACCA,没有标准答案。但我觉得,越早开始越好,越早开始,越可能在大学里完成,毕竟工作后时间不如学生时代充裕,并且早一天全科通过,就可能早一天享受对ACCAer的优待。大一开始还是大二开始,其实没多大差别,努努力,把考试安排的紧凑一点,都有望在大学完成。如果大三的学生开始想考ACCA,我会问你对未来的规划,如果要出国,那留学申请是第一位,ACCA可以尝试,但CFA也是很好的选择,这取决于你对职业方向的规划;如果考研,那考研是第一位,有时间可以考一两门感受一下,在研究生期间继续考,当然也可以把CPA做备选;如果选择一毕业直接工作,记得要找实习,如果想进外企财务类、审计类岗位,可以兼顾考ACCA。此外建议大家研究ACCA免考政策,一些会计相关专业是可以免考的,但由于我并未享受过,就不误导了。
  分享一点点大学规划上的心得。从宏观规划上建议大家勇于争取,从微观上要及时调整优先级,因为大家的想法会一直在变。举个小例子,比如大一,励志大学考完ACCA,到了大二大三,又想出国留学了,从宏观上,可以争取把ACCA和出国留学都列进自己的规划,不要先入为主,以为考了ACCA就没时间申请留学;从微观执行上,留学比ACCA的优先级高,那可以先把时间安排给雅思,申请,以及提升绩点。如果全部完成自然最好,但如果能力不足,就把时间和精力按优先级分配。类似的,至于学ACCA会不会影响资评课程成绩,会不会与社团时间冲突,我想说你要相信自己的适应能力,并且高效、自律等好的习惯就是在适当压力下慢慢培养出来的,比自己有钱有颜有脑有才还比自己努力的人太多太多了。
  五、ACCA局限性—金融
  想特别强调一下ACCA在金融行业的局限性。任何证书都不是万能的。大学期间学ACCA无疑可以丰富生活,并在思维和逻辑上有很大收获;ACCA在求职的时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敲门砖,适用范围主要是审计类工作,以及外企和上市公司民企的财会类工作。但是,对于金融类工作,ACCA没有最直接的影响力。将来励志从事金融工作并要追求卓越的,ACCA一定是不够的(不是无用,只是不够用),即使CFA也是不够的(今后有用,但对应届生只能锦上添花,而“锦”是名校),虽然CFA是金融类最具含金量证书之一,但大概率地来说,考名校研究生或者申请名校留学才是重中之重,金融是个教育门槛很高的行业。实习经历也很重要。还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学ACCA,小测一下就知道了,戳:ACCA学前评估更多ACCA专业学习内容来自ACCA中国考试网和全球ACCA学习者一起成长为高端财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