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学妹吃饭,聊起如火如荼的秋招,学妹一脸“往事不堪回首”的表情,说起了那段让她“毕生难忘”的压力面。
这场传说中的压力面,始于普华永道面试环节中的最后一轮par面。
如果你也曾对四大的秋招感兴趣,甚至亲身经历过,应该不会对par面感到陌生。比起紧张严肃的群面和M面,最后的合伙人面试总是容易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假象”。
“你看,对面的par看起来胖乎乎的,笑得那么温和,肯定不会刁难人的啦......”事实证明,初涉职场的应届生们依然太年轻。
学妹当时的背景是做过两份实习,一份是企业的财务实习生,一份是PwC的winter intern,ACCA通过了10门科目。毫无疑问,par当时显然对她的两份实习颇感兴趣,问得也比较详细,除了询问实习的具体内容之外,甚至问到了她当时银行询证函上的数字摘抄是从哪里来的。
随着问题的深入,即便面对着par那张笑脸,学妹也终于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压力面”,她虽然暗自觉得自己倒霉,倒也没有慌乱到失去节奏,只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后来,实习内容问得差不多之后,par果然话锋一转,问起了和ACCA有关的东西。
学妹至今还记得,par当时问的是:你ACCA已经过了10门了,这么厉害了,理解不理解报表?
她当时手心都在冒汗,但又确实对三大报表的理解并不深刻,心一横选择了实话实说:
“确实学过三张报表了,不过最近半年忙于实习,接触得不多,有些部分可能有点印象不深了。”
这回答其实并不好,但是为了避免“难缠”的par再继续追问,让场面陷入尴尬的境地,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
果然,par止住了话头,只是仍然不忘提醒她多研究研究报表。
几年过去了,再看到有人说“四大是个不看专业水平的地方,只要你有聪明的头脑与能力”,学妹都忍不住在内心咆哮: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太年轻!!!
和学妹一起在高顿学习ACCA的一个小伙伴,就轻信了这句话,仗着自己临场反应能力强,完全没做准备,结果同样遇到一个苛求专业素养的合伙人面试。基本上从par问出“如果让你来审短期借款,你会怎么去审呢?”这个问题开始,空气就进入了一种“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的氛围。那小伙伴最后真的快哭了,整个过程就是在尬聊,整整15分钟,仿佛过了15年。
所以,千万不要“轻视”par面,为前面两轮面试提前制定了一系列的策略,最后却败给了一言九鼎的合伙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实在可惜。同时,有幸参加四大面试的同学也应该明白,合伙人除了观察你是怎样一个人之外,也会非常看重你的专业素养,尤其是非财会相关专业的面试者,面临专业问题时势必压力山大,归根究底还是要提前做好功课,比一知半解更可怕的是一问三不知,如果你连功课都不愿意做,那只能说明你对这份工作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印象分必然直线下降。
总而言之,最后你还是要干真事,小聪明永远也比不上真本事。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牛轰轰,高顿财经签约作者,游学美国五年,曾投身华尔街与四大,现居国内。正经得有点逗,文艺得有点挫,污得有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