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关于产品组合盈亏平衡的分析方法都有哪些呢?分析方法一共有四种,还不了解的同学们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加权平均法:
以各产品的预计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权数,对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计算企业加权平均的边际贡献率,即:
①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X各产品销售额占比=各产品边际贡献总额/各产品销售总额;
②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③各产品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额X各产品销售额占比。
二、联合单位法:
①固定实物比例构成的一组产品,如3个A+2个B+个C构成一组,看做一个整体 M;
②根据ABC 的单价、变动成本及组合中的数量,计算M的联合单价、联合变动成本;
③确定盈亏平衡点有多少个M:联合盈亏平衡点销量=固定成本/(联合单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
④某产品盈亏平衡点销量=联合盈亏平衡点销量x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三、分算法:
①将公共性固定成本按适当的分配标准(如销售额、边际贡献等)在各产品间分配,常用边际贡献权重;
②某产品的盈亏平衡点销量=该产品应分配的固定成本数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③优缺点:
1.优点:可以提供各种产品计划与控制所需要的详细资料,受到基层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欢迎。
2.缺点:在选择分配固定成本的标准时容易出现问题,尤其在品种较多时较为繁琐。
四、主要产品法:
如果存在一种产品是主要产品,它提供的边际贡献占企业边际贡献企总额的比重较大,则可以按该主要产品的有关的资料进行本量利分析,视同于单一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