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改革开放,是当今中国GDP排名世界第二的催化剂,为七十年代末期落后的中国,催生了繁荣局面;那么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则将成为继78年改革开放后的,又一次加快经济发展的起跑线,为中国下一个三十年的高度繁荣,开始摸索和开辟道路。
 
  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 企业蜂拥入驻
  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9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在上海成立,自贸区面积达28.78平方公里,这是中国在新时代进行改革成功踏出的*9步。9月27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36家企业抢先入驻。就在同一天,上海市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上海自贸区建设,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急速成型。
  一时间大批企业和个人纷纷涌入自贸区,登记和注册各种企业。工商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10月3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的首月,共设立登记企业208户,另外还有1500多户企业办理了名称核准手续。企业的追捧,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迎来了开门红,并持续升温。2014年1月,海关首次正式公布了上海自贸区高达600亿元的进出口总额。
 
  各项细则陆续出台 完善自贸区发展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不断建设,各项工作持续推进,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各项细节也将陆续出台,进一步规范自贸区发展,为日后形成可在全国批量复制的模式进行探索。2014年2月18日,上海自贸区首项金融业务细则——跨境人民币业务实施细则公布,这是自贸区将陆续出台的金融政策细则的“*9枪”。
  2014年3月6日,在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针对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负面清单问题,上海市长杨雄表示,将就负面清单过长和透明度问题,尽快推出*7版自贸区负面清单,逐步缩短“负面清单”,加快自贸区的发展。遵循分步实施的原则,未来上海自贸区将会有更多的细则面市,以此来促进和保证自贸区的规范和快速发展。
 
  上海自贸区建设还未成熟 推广善需时日
  作为再度改革的试验田和头阵,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探索中国经济在新世纪再次腾飞的重任,改革开放的成功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升级,上海自贸区是重头戏也是核心。通过在上海建立自贸区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发展模式,是国家对上海赋予的重任,也是历史的使命,如何快速提炼和培育成熟的发展模式就成了中国经济突围的关键。
  作为专注于财经金融界发展趋势及相关学术探索的研究机构,全球财经证书培训领导品牌——高顿财经旗下高顿研究院,自自贸区成立以来一直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对自贸区发展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当下青岛、江苏等地欲申请建立自贸区的情况,高顿研究院张老师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虽然是以形成能够全国推广的模式和机制为目的,当就目前来看,自贸区的建设还尚需时日,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更谈不上成熟,同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换言之,成熟的机制和模式还没有成型,还没有达到可推广和复制的条件,所以当下其他地方申请建立自贸区时机还不成熟。
高顿网校微信
扫一扫微信,关注最热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