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产品成本计算制度的类型
(一)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1.实际成本计算制度
实际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
2.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标准成本计算制度是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并将其纳入财务会计的主要账簿体系的成本计算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可以在需要时计算出实际成本,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的差异并定期提供成本分析报告
(二)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1.全部成本计算制度:把生产制造过程的全部成本都计入产品成本
全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成本的构成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
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要求存货成本按全部制造成本报告。
2.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只将生产制造过程的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将固定制造成本列为期间费用的成本计算制度。变动成本计算制度可以在需要时提供产品的全部制造成本,以便编制对外发布的财务报告。
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生产成本的构成项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
两者的主要区别围绕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上,即在全部成本计算制度下,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传统的成本计算制度,以产量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例如产品数量,或者与产品数量有密切关系的人工成本、人工工时等。这种成本计算制度往往会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而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并导致决策错误。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提出了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1)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
①首先是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费用、辅助生产等),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包括间接人工、折旧及电力等各不相同的项目):
②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基础是产品数量,或者与产量有密切关系的直接人工成本核算或直接材料成本等,成本分配基础(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集合(制造费用)间缺乏因果联系。
(2)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优点是简单
(3)主要适用于产量是成本主要驱动因素的传统加工业。
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1)作业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
①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所谓成本动因是指促使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
②另一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
(2)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尤其是在新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直接人工成本核算和直接材料成本核算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
【典型例题--2004年单选】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该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成本所占比重很小,而且与间接成本之间缺少明显的因果关系。该公司适宜采纳的成本核算制度是( )。
A.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B.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
C.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D.变动成本计算制度
【答案】:B
【解析】: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可以更准确地分配间接费用,尤其是在新的高科技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直接人工成本核算和直接材料成本核算只占全部成本的很小部分,而且它们与间接成本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应作为成本分配的基础。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3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
高清网课:注册会计师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