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选取样本
(1)随机选样法
应收账款总体表
总体项目(实物单元) | 账面金额(元) | 累计合计数 | 相关的货币单元 |
1 | 357 | 357 | 1~357 |
2 | 1281 | 1 638 | 358~1 638 |
3 | 60 | 1 698 | 1 639~1 698 |
4 | 573 | 2 271 | 1 699~2 271 |
5 | 691 | 2 962 | 2 272~2 962 |
6 | 1 43 | 3 1 05 | 2 963~3 1 05 |
7 | 1 425 | 4 530 | 3 1 06~4 530 |
8 | 278 | 4 808 | 4 53 1~4 808 |
9 | 942 | 5 750 | 4 809~5 750 |
10 | 826 | 6 576 | 5 75 1~6 576 |
11 | 404 | 6 980 | 6 577 6 980 |
12 | 396 | 7 376 | 6 981~7 376 |
假设注册会计师想要从表10-16的总体中,选取一个含有4个账户的PPS样本。由于规定以单位金额为抽样单位,则总体容量就是7 376,因此需要计算机程序随机生成4个数字。假定计算机程序随机生成的4个数字是:6 586、1 756、850、6 499,则包含这些随机金额的总体实物单元项目需由累计合计数栏来确定。它们分别是项目11(包含6 577~6 980元的货币金额)、项目4(1 699~2 271元)、项目2(358~1 638元)和项目1 0(5 751~6 576元)。注册会计师将对这些实物单元项目进行审计,并将各实物单元项目的审计结果,应用到它们各自包含的随机货币金额上。
PPS抽样允许某一实物单元在样本中出现多次。也就是说,在前例中,如果随机数是6 586、1 756、856和6 599,则样本项目就是ll、4、2和1 1。项目11尽管只审计一次,但在统计上仍视为2个样本项目,样本中的项目总数也仍然是4个,因为样本涉及4个货币单元。
5.推断总体
(1)错报比例:t=错报金额/项目账面金额,然后从大到小排序
(2)查表找MF
(3)推断总体
基本界限= BV×MF0÷n×1
第1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1-MF0)×t1÷n
第2个错报所增加的错报上限=BV×(MF2-MF1)×t2÷n
BV就是总体中包含的货币单元的数量。(就是抽样总体金额),MFx是给出泊松分布的发生频率。
例题
E注册会计师负责对戊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在针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时,E注册会计师采用了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PPS)。相关事项如下:
(1)E注册会计师对应收账款各个明细账户进行了初步分析,将预期存在错报的明细账户选出,单独进行函证,并将其余的明细账户作为抽样总体。E注册会计师认为预期不存在错误的情况下,PPS效率更高。
(2)E注册会计师认为不需要计算抽样总体的标准差,因为PPS运用的是属性抽样原理。
(3)假设样本规模为200个,E注册会计师采用系统选样方法,选出200个抽样单元,对应的明细账户共190户。在推断抽样总体中存在的错报时,E注册会计师将样本规模相应调整为190个。
(4)在对选取的所有明细账户进行函证后,E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错报,因此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
要求:
(1)针对事项(1)至(4),逐项指出E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指出PPS对实现测试应收账款完整性认定这一目标是否适用,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事项(1)至(4)的分析:
①事项(1)是正确的。
②事项(2)是正确的。
③事项(3)是错误的。在PPS抽样中,允许某一个实物单位在样本中出现多次,项目尽管只审计一次,但是在统计上仍视为2个样本项目,故样本中项目总数仍然是200个。
④事项(4)是错误的。在PPS抽样中,在样本中没有发现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要确定总体中可能存在的高估或低估的*5数额,也就是分别确定错报的上限和下限,不能够认定应收账款不存在重大错报。
(2)PPS抽样方法对于测试应收账款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合。在PPS抽样法下对于低估的小余额的样本被选中的几率比较低,对于账面余额为0的总体项目存在没有被选中的机会,所以对于应收账款的完整性认定的目标并不适合。